第3部分 (第1/4页)

“回万岁爷,小的听明白了。”说完高起潜起身也去领圣旨去了。

按大明律,皇上身边随行一些懂文墨的太监,随时把皇上下的旨意润色誊写成文,内廷请旨:接旨的内廷太监会同随堂的太监一起监查审视,来查看旨意中的文字有没有谬误。待审核之后,由主笔太监签发一张用宝封批,再由接旨人同着一名监审太监一起去尚宝监,盖上玉玺,返回来最后在皇上面前或者司礼监掌印、秉笔太监面前宣读一遍,完全无误,这道中旨才算可以正式发出。

外廷发旨则更复杂,除上述环节外,还需要中书科舍人往返阁臣、六科或通政司、皇上之间两到三次,互相题写修改意见,直到皇上和大臣都认可,才可以正式行宝对外发送。然而即便这样,六科给事中在接到圣旨后,仍有权力决定是备案转发呢,还是干脆封还。

王承恩为人比较细心,当得知小朱要在乾清宫接见阁臣后,便立刻把尚宝监的人给找来,连人带玉玺,全安置在正殿东手边的侧殿内,又找了几个读过书,写字好且快的太监当主笔。

当高起潜去领旨的时候,东侧殿之中已经传来“小的恭请圣宝”的声音,果然不一会儿的功夫,曹化淳屁颠屁颠举着圣旨跑过来,在小朱面前低声念了一遍,核对之后,见皇上点了头,这才出去缉捕魏忠贤。

一边厢一直跪着的四个阁臣相互望了一眼,方才由李国普膝行两步,秉奏道:

“皇上,逆案一出,朝野振骇。今蒙天幸,龙体稍安,自当彻查逆党。然禁中之情形,外臣多有不知,高公若贸然出宫,大索京师,势必潜酿事端,故,臣斗胆,恭请圣上御国于文华殿,筛选朝中大臣协理高公,择选刑部、大理寺等官员协办,方才是万全之策。”

要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想想也是,作为皇上的他突然食物中毒,然后连续几天都人事不清。现如今刚传出去能坐起来的消息,就开始大肆搜捕内外廷的重臣,一旦有人借机造谣生事,后果不堪设想。更何况,前几日已经传出‘上不豫’的谣言,很多人都处在观望状态,这个时候,如果能在文武百官面前神清气爽的露下面,也便于稳定大局,搜捕行动也可以顺利实施。

“李先生,能有如此说辞,可谓忠心可鉴,不知可有协理的人选?”

“谢皇上恩典,臣愧不敢当。”阁臣被皇上尊称为先生,也算是有明一代的一个传统吧,但李国普怎么敢在这个时候充大。待稍稍缓和一下精神后,李国普才接着说道:“臣举推詹事府少詹事刘鸿训大人协理高公。”

“行了,就依李大人所言拟旨吧,朕现在便御驾文华殿,这个旨意也在文华殿宣读吧。”转脸一看高起潜翻着眼睛直瞪李国普,不由得一笑,和声对这家伙说道:“高起潜,你立刻前去文华殿宣告,并安排御驾事宜不得有误。”

随着王承恩站在乾清宫玉阶上高喊一声“皇上摆驾文华殿。”他们这一行君臣便开始了移驾。过乾清门,穿建极殿,入中极殿,行皇极殿,最后才出会极门。

来到文华殿前面的时候,会极门外到文华殿前的空场上,已经跪倒一片文武官员,原本轮值守班的人听闻皇上召见阁臣,便已经把消息传出去了,紧接着高起潜又传皇上要御国事于文华殿,更是把在京的大多数官员将佐都给召过来了。看见乘坐在御辇之上的九五之尊,虽说气色不是很好,但目光清亮,神态如常,很多人欢欣鼓舞,甚至有激动落泪者。当然也有一些人内心黯然,已经明了自己的下场了。

随后,小朱就坐文华殿中,宣读了刚刚写好的一道旨意和两道诏书。

“着高起潜奉御赐飞云刀主理,詹事府少詹事刘鸿训、京师五军营副将惠安伯张庆臻协理,择选刑部、大理寺、督察院臣吏若干,彻查逆党,一应人犯下刑部狱,非旨不得擅杀。家人非旨不得擅离府门,钦此!”

“现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黄立极、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施凤来、张瑞图,詹事东阁大学士李国普,辅政预机,劳苦辛勤,特恩准明年致仕返乡。着明日早朝,廷推能臣,待朕签卜后,选入阁预机务,钦此!”

“朕御极继统,惶惶恐负先帝圣恩。体念先帝情怀,战兢恐负百官。夜奠列祖列宗,忐忑恐负百姓。特下诏谕,召九边镇将依序入京议饷,首觐者东江总兵左都督毛文龙是也。召各省牧狩按列入京考绩,首觐者巡抚浙江佥都御史潘汝桢是也。另,各边镇守内臣即日返京述职。钦此!”

原本这样的宣旨是不符合规矩的,一来,广场宣旨要么在皇极门,要么在午门。二来,内廷的旨意直接发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