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2/4页)

海兽,时而乘坐凶禽观摩大海之辽阔,再加上徐妄的悉心教导,桓常修为亦是突飞猛进。

就在桓常离开九州的三十年间,本来还有九州条约约束的诸侯国,却已经烽烟四起。

先有楚国摆脱昆仑派掣肘强势崛起,后齐国联合日月潭开始强势扩张,北击燕国几乎将其亡国。

好在千余年来,诸侯之间虽有不少摩擦,却再也未有亡国之事发生,齐国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真的灭掉燕国,以免受到诸侯联合对抗,只是将燕国收为附庸,并且将燕之相国苏仪带回齐国为人质。

而此时,真正让天下刮目相看的,却是久居偏远西陲的秦国。

秦先以姬伯为相主持变法,废除奴隶制,施行军功授爵制,早已不复往日衰微。

新法的建立,更是让本就善战的秦人化为凶猛野兽,在兵家代表韩少云的带领下,秦国锐士高唱着,三军将士皆可汇聚战气,所向无敌;更有黑甲秦军死士以生命为代价,高声吟唱,能够轻易斩杀蜕凡。

强盛起来的秦国并未率先发动战争,反而以左庶长方离为使,先后出使秦国境内各大宗门,居然摒弃两者之间数百年恩怨联合在了一起,并且在昊天与重剑崖崖主的主持下,九州再次签订了一个新的合约,规定蜕凡及以上武者不得参与诸侯战争。

非常罕见地,重剑崖崖主以及轮回岛岛主也都同意了。

从此以后秦国再无内患,率先向世仇魏国发动了河西之战。

此战魏武卒尽数被歼,秦掠地二十五城,本来强盛的魏国从此沦为末流小国,只能仰仗秦国鼻息。

此后秦国又出兵韩国,韩国弓弩营伤亡殆尽,割地赔款以后再无争霸之能。

楚国见秦国崛起却也有些担忧,派人与齐国联盟,并且游说韩魏两国脱离秦国成为自己附庸。

韩魏两国一方面畏惧秦国兵锋,不敢脱离秦国,另一方面又对秦国恨之入骨,想要择机反叛,只要秦国与楚国交锋稍微落入下风,两国必定会反咬一口。

秦国此时也感受到了危机,令方离出师楚国,方离告知楚王,秦愿以八百里富庶秦地表示诚意,好与楚国结盟,前提是楚国必须摒弃与其国的盟约。

楚王垂涎秦国八百里富庶之地,不顾朝臣反对撕毁了与齐国的盟约,并且派人侮辱齐王显示与秦国的结盟之心,齐王因此大怒欲起兵伐楚。

此时的楚王,仍旧想着秦国那八百里富庶之地,不曾想方离矢口否认允诺过要给楚国的八百里地,却说只允诺给了楚国八里地。

楚王大怒,欲毁掉秦楚两国盟约起兵伐秦,臣下却是苦苦进言:我们楚国已经得罪了齐国,若再与秦国撕毁盟约,必定会两面受敌,不若不要那八百里地,好好与秦国结盟。

楚王不听,出兵数十万攻打秦国,秦国却派方离与齐国结盟,使得楚国腹背受敌,秦国大破楚军,俘获楚国大将七十余人,楚国由此转盛为衰。

自此以后,诸侯闻秦国之名尽皆胆寒,秦国已有横扫天下之势,就连盟友齐国也与秦国心生间隙。

与此同时,燕相国苏仪得到齐王信任,被拜为相国。

苏仪向齐王进献合纵伐秦之策,齐王欣然采纳,随后苏仪出使赵魏韩楚各国,达成了合纵伐秦的战略,而后佩六国相印开始伐秦。

只不过,六国虽然联合却并不心齐,反而是各怀鬼胎,苏仪对此却早有预料。

苏仪非但不努力调解矛盾,反而怂恿齐王只派遣少量兵力参加联军,集结大军率先灭亡宋国,好扩展齐国疆土。

齐王早就对宋国垂涎三尺,特别是经过桓常变法后的宋国更加富庶,只是担心灭亡宋国后被其余诸侯联合讨伐,这才不敢贸然行动。

然而,苏仪以三寸不乱之舌最终还是说动齐王,就在诸侯讨伐秦国之际出兵伐宋。

齐王却不知,苏仪这是要置齐国以死地,好报燕国之仇。

果不其然,齐国灭宋以后,千余年没有诸侯国灭亡的铁律被打破,诸侯对于齐国都心生恐惧。

秦国趁机派遣方离为使者游说各国,联合各国讨伐齐国,并且秦国发誓此战绝不夺取齐国一寸土地。

本就对齐国灭宋感到担忧的诸侯,听见这个条件以后又垂涎齐国领地,除了楚国想要作壁上观以外,其余诸侯全部联合,以燕国上将军乐怡为帅大破齐军,连下七十二城,齐王也被趁火打劫的楚国将领杀死,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自此,唯有赵国能与秦国争锋。

三十年来,诸侯间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