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2/4页)

1,需要四位来表示,而如果是十进制,则只需要一位。如果数字更大,显然需要的二进制就更长……换句话说,使用二进制,牺牲了存储效率而保证了运算速度。 这样的存储效率,是现在制造技术可以接受的,例如虽然存储效率这么低,但是依然可以在很小地一个芯片上,打造出一个可以表示几十位的数字矩阵,一块硬盘也很小,但是能够存储的数据却可以达到上TB(TB=1024GB)。 所以说。硬件和成本,决定了计算机所使用的进制。 不过,现在韩风地硬件已经改变了。变为他的身体,他的大脑,他的神经网络系统。 在成本方面,韩风更是可以用不惜任何代价来形容。所以,韩风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一定要使用二进制来表示数据。使用二进制,存储效率是不用说,非常低下。运算速度方面也提高不了,反而可能会减慢,根本就没有任何好处。 前段时间,韩风仔细研读了大部分目前计算机领域科学家们在人工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成果,再根据自己从微观上对大脑神经元轴突树突等结构的近距离仔细观察,韩风有了重大发现和突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存储编码算法,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脑盘的存储容量。 这是基于真正的神经网络的算法,并不是那些科学家自己手动制造或者设想地所谓的“人工”神经网络。 这个神经网络系统。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有输入输出端,分别是“树突”和“轴突”,这些输入输出端之间相互连接,从而组成了一个相当复杂而强大地系统。树突接受信号,神经元细胞处理信号,轴突输出信号。虽然每一个神经元的运算能力非常简单,并且信号传输率也相当低,但是由大量的神经元进行极度并行互连之后,形成的这个系统,其功能增强却不是简单的1加1等于2这么简单,而是呈几何级数地递增,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普通人地大脑能够在一秒钟之内完成现行计算机至少需要数十亿次处理步骤才能完成的任务。 通常,科学家们都认为轴突和树突只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即传递神经元细胞之间地各种信号。 但是韩风却早就发现,轴突和树突除了可以传递信息,还能用来存储信息,它们有很多种状态,他根据它们的强度,大致将这些状态分为两种,强和弱,然后用二进制对其进行编码,成功地实现了信息的存储。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大脑和计算机在硬件上的区别。 通常,计算机的存储器和运算器是相互独立的,例如分为硬盘和中央处理器,也就是说,数据的存储和数据运算并没有关系,只有通过人编写出程序,才能够让它们进行沟通,交换、处理数据。 但是在大脑中,存储区和运算区却是融为一体的,都是神经元(神经元包括神经元细胞以及和它相连的树突和轴突)。 这样地特殊结构优点非常大,数据进行交换的时候,在传送过程中几乎就不需要消耗什么能量,也不会由于硬件的瓶颈问题而限制了速度。 虽然现在韩风使用的神经元细胞是那些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还是需要将静态数据传送到活跃的神经细胞那进行数据加工处理,但由于神经网络本身的高效性,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和传输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韩风现在有自信升级超级系统的编码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轴突和树突的信号状态表示方面又有了重大发现。 之前他是简单地将它们的信号强弱分为两种,用二进制表示,但是现在,他发现这种信号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就好像是广播调频一样,可以调节到不同的频道,从而表示更多的信息。 这些天,他一直在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就是想弄清楚,树突和轴突到底能够表示多少种状态。 然而经过这么多天的观察、研究和模拟,他发现,树突和轴突的频段,似乎要超过一百种以上! ****** 韩风很难想象大脑到底是如何处理如此复杂的信息编码的,一百进制?这也太复杂了点吧! 要想完全模拟大脑神经细胞的信息存储方式,现在又变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办法,退而求其次吧,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模拟,那就一切从简。 简单就是美! 于是,韩风将轴突和树突统一成为“编码细胞”,将这种细胞的强弱大致分为了十个等级,也就是说,以后他的超级系统将以十进制为基础。 另外,根据神经网络的特点,这种新的以十进制为基础的文件系统,将存储在一种全新的三维立体结构上面,这对于之前的二维结构又是一大突破,打个比方,以前是往桌面上摆东西,而现在,则是向立式橱柜中装东西,存储容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两者个新的特点结合起来,新的脑盘存储容量,将比以前提升至少10万倍以上,暂时基本上是不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