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 (第2/4页)

临时组建的制版龙头攻关组17名硬件工程师,把4000多个美制元器件跟日制元器件逐一对比,然后把性能数据传输到韩义他们的工作间。

作为强大的机器人助手,苏瑞尔恐怖的记忆力帮了大忙,所有数据她过目不忘,韩义问什么,她根本不用从浩如瀚海的数据中寻找,直接从大脑里提取,然后口述出来。

分析,对比,测试,找出其中最关键、差异最大的组件,这就是韩义跟苏瑞尔要做的事情;

当然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就算你了解核心组件是哪个,你也造不出来,因为你没有那个设备,也没有制备工程师,了解再多有卵用?

不过那是一般人,韩义有制造商应用,他可以直接重组出来。

而且不同于传感器,那是产品,需要卖给别人,会被全世界的工程师放到显微镜下研究;

制版龙头只是生产工具,根本不用做反向破解,也不用研究它的核心算法,放在工厂里谁还能把它抢走不成?

就算抢走了又能怎么样?没有制造商应用,你还是没卵用。

所以韩义直接重组了。

【滴滴滴!!!请问是否重组硅光pa…1f700模块组】

此时韩义眼中看到的是一片长10公分、宽4公分,厚2公分左右,像cpu一样银灰色模块。

这个东西就是制版龙头黑匣子最最核心的部件,也是邦纳最怕别人破解的东西。

【确认重组】

厚重的合金工装台上,以美制模块组为重组对象的4片日制模块组,慢慢分解,无数光点漂浮到半空中,沉淀下来的光点又融合到了一起。

大概两分钟后,工装台上出现两片一模一样的银灰色模块,旁边还有一堆散碎的不知名物体。

韩义伸手拿起来做了个对比,外观上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

至于到底能不能行,还要安装起来实验。

……

7号上午。

韩义早早来了实验大楼分析室,10几名硬件工程师还在做模型构建,因为回头安装工作要由他们来完成。

看到韩义过来了,攻关小组组长齐勇军皱着眉头说:“韩工,经过我们粗略测试,日制跟美制的元器件在很多地方的算法不兼容,很难组合到一起。”

“不用组合了!把这两块都装上去试试。”说着韩义把重组后的模块递了过去。

齐勇军也没想那么多,接过后喊道:“干活了。”

元器件拆起来容易,装起来却很费劲,很多地方都需要激光一体焊接。

特别是硅光模块组,美制的直接按上去就行,日制的安装槽要比美制龙头小,所以要开槽。

但问题又来了,整个合金外部件是一次注模完成,非常精密,连头发丝大小的位置都不可能给你挪出来。

你动了安装槽,整个部件所有元器件都要挪地方,这样别说兼容了,回头能不能运行都是问题。

这个交给齐勇军他们去想办法,韩义只管出成品就行。

先装的美制,光义那边正等着龙头开工呢!

众人齐心合力,一直忙到晚上7点钟终于把美制龙头给安装好了,可惜黑匣子外面的防破解玻璃隔层没法做,只能将就着。

晚9点,姚鑫带着测试磁盘赶过来了,韩义也在旁边看着。

也没罩防护罩,通上电源后,众人眼睛死死盯着电脑,要是龙头点不亮、后果会非常严重,不仅一亿美金打了水漂,工厂那边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滴……”

电脑显示器亮了,随后便顺利进入了自检系统。

“太好了!”围观众人松了一口气。

不过点亮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进行压力测试,要是系统崩溃的话,那说明还是有地方没装好。

姚鑫以最大负载运行龙头,黑匣子中间的刀片矩阵发出“嗤嗤”的高速运行声音,显示器上一排排数据如同水流一样滚过,蓝汪汪一片。

而在显示器底部有两排数值,最上面的运行速率,之前光义那边正常调到65,现在的速率已经达到了184,近三倍;

而下面一排是警报数值,正常在5…7左右,超过15传感器就会发出警报,但现在却一直显示为3,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块据韩义称“算法已经重新优化过”的硅光模块组,比邦纳原厂出产还要厉害!

众人震惊的看着韩义,目光里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