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2/4页)

重,现在把这些富户杀了,确实可以发一大笔财,但以后那还有富户敢来晋阳啊,没有这些富户,晋阳城内的经济立即就会崩溃。

最后程昱总结,就是杀,那也要一个个的杀,还要找好借口,要做到细水长流,供求平衡,李重当即表示赞同。

网吧坑爹的电脑!明天恢复两更!!

第一百零六章 攻克榆次

更新时间:2012…08…03

见到事情渐渐进入正轨,李重这才有时间把心思放到练兵身上。

现在晋阳车内共有马步军一万五千人,分别由赵云、廖化、郝昭三人统领,此时新招募的兵卒已经有了些精兵的样子,进退之间、步履如一,只是这些兵卒没有经过战场厮杀,少了一丝狠戾之气。

不过李重却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卒绝对没有看上去那么精锐,后世的军训方法能提高这些兵卒的纪律性,却不能提升这些兵卒的战斗力。列正队、齐步走、稍息、立正这些训练方法有用,能让军容看上去更加鼎盛,但也就是看上去而已。

可以这么说,要论那支军队最华而不实,那也一定是李重的军队。

李重早就打算好了,一到了秋天,自己立即就攻克榆次县,榆次县位于晋阳的东方,相距不过六十余里,快马两个时辰就能到达,如果走水路,也可以沿着潇河顺流直下,半日就可到达晋阳,不拿下榆次,李重睡觉都睡不安稳。

八月初,晋阳的粮食开始收割,李重也立即起大军八千直扑榆次县,而赵云则带领两千骑兵为先锋,一路直扑榆次,看看有没有偷袭城门的机会。

八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官道两边尽是金黄色的野草,枯黄的树叶片片飞落,飘飞到官道上,踩上去“哗哗……”作响,上万人的军队在官道上形成一条长龙,硬生生破坏了这一幅人间美景。

不过偷袭榆次县,也就是想想而已,榆次县既然选择了和李重对抗,自然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赵云的两千精骑只能绕城巡视一圈,悻悻而退,望城兴叹不已。

李重也没指望赵云能一举拿下榆次县,他只是希望给赵云一些领兵打仗的机会而已,自顾以来,那个名将不是打出来的,曹操刚出道的时候还被董卓伏击了呢,赵云就是一个斥候首领,不加以锻炼,如何领兵作战。

不过赵云虽然打不下榆次县,但也绝对没什么危险,单是赵云的两千骑兵,就有能力对抗榆次城内的守军了。

赵云见到没有机会偷袭榆次,当即下令安营扎寨,选择什么地方安营,也是考验以为将领是否和个的依据之一。赵云仔细查看一番,将营寨选择在榆次县的西南,距城五里,背靠潇河的一处高地。

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选择,距城五里,可以防止榆次县的守军出城偷袭,但也难以对榆次的守军进行心理压制。靠近潇河可以就近取水,也可以防止腹背受敌,算是一招妙手,但如果不是有一块高地可以驻军,妙手立即就会变成臭棋,原因就不必说了,水火无情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等到李重等人赶到榆次县,赵云已经扎好了营寨。

第二天一早,李重吩咐郝昭、贾逵打造攻城器械,自己带着一千骑兵前去观敌。

榆次县也是个大县,规模和阴馆相差无几,不过由于榆次县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城头的守军看上去密密麻麻,李重估算了一下,榆次县的守军应该有三千人左右。

榆次县令的名字叫李显,李重仔细想了半天,也没记起来《三国演义》中有这个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叫李显的为什么死硬不降,不过李重估计这个李显也不是张扬的人,最起码自己攻打晋阳用了十多天时间,也没见到李显救援张扬。

李重猜的没错,这个李显确实不是张扬的人,而是袁绍的人,要知道袁家四世三公,门生遍地,李显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袁绍和公孙瓒的战斗胜局已定,而袁绍的长子也基本上扫平了青州,可以说,不出意外的话,袁绍称雄河北的局势已定。而原本就是袁家门生故吏的李显,自然也看出这种局势,一心想要奉上榆次,帮助袁绍平定并州。

李重不知道这些内情,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些内情,他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用最小的伤亡打下榆次县。

不过李重也不用着急,榆次县和晋阳相距五六十里路,连粮草转运都不用,早上在晋阳出发,晚上就能把粮草运到榆次,根本就不用考虑粮草消耗的问题。而且榆次县周围的野谷也没有收割完毕,可以随时补充军粮。

同样,榆次也不用考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