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2/4页)

没吐出血来。不过乐进还是没敢下去和高览对战,不是乐进怕了高览,而是现在高览的骑兵欲势未消,战况还没到僵持阶段,乐进就是挡住高览也没有。

只有等到骑兵的冲击力消失了,拼个人武勇的时候,高览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那时候,也就是乐进牵制高览的时机了。

果真和乐进预料的一样,高览带着骑兵就像陷入泥潭一样,如冲越慢,终于陷入乐进的军阵之中。失去冲击力的骑兵也开始依靠个人的武力作战,在马上挥舞着钢刀砍杀敌军。

一个冲锋之下,高览的一千骑兵至少斩杀了一千曹军。与此同时,高览的步兵也在官道两侧冲击乐进的防线,意图拉宽乐进的军阵。

战况焦灼,乐进也就将指挥全军的任务交给副将,自己提刀来战高览,不然的话,没有后顾之忧的高览杀透数十步的军阵不成问题。

远方已经扬起大片的尘土,李重的七千兵卒已经赶赴战场了,但现在乐进哪有时间顾的上这些,眼前的高览他还没办法对付呢。

不是说兵力占优,地势占优就一定胜利的,乐进手中有五千兵卒,高览手中有三千兵卒,但实际上,场面还是高览占据优势的。原因无他,士气问题,李重的军队就像一只被压塑的弹簧,猛然反扑,士气爆棚。

而曹操的军队则不然,逃跑的军队还能有什么士气,没一哄而散就不错了。

再者,曹操的军心也不行,撤退自然要有军队断后,将心比心,谁愿意干段后的活啊,摆明就是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死的机会里给自己,这完全就是违背人性的,谁不贪生怕死,亡命之徒总在少数,不然世界就乱套了。

乐进就是少数不怕死的亡命之徒,带着数十亲兵,乐进硬生生挡住了高览的步伐,就在战场的最中央,乐进和高览战在一处。

“锵……锵……锵……”高览和乐进每一次兵刃撞击,都发出震耳欲聋的爆响,高览和乐进已经杀到眼红的地步了。

高览又萎了,本来他的武艺要比乐进高一些,但乐进势如疯虎的架势吓住了高览,于是高览打算慢慢和跃进比拼耐力了,这好似一个最消极的办法,间接影响到了全军的士气。

主将不拼命,你还打算让小兵拼命吗?于是河北兵卒的士气从最高峰跌落,此消彼长之下,乐进的兵卒也渐渐勇猛起来。

第二更,求票!

第二百零四章 中原一战定江山1

高览不和乐进拼命,再加上还有双方的亲兵助战,鏖战了小半个时辰,两人也没出胜负。

占据也从高览占据优势,慢慢发展到僵持阶段,兵卒的伤亡速度也开始降低,没办法,大家都没劲了,刀砍在身上都不一定能砍透铠甲。如此一来,曹军人数上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但是别忘了,李重手中还有七千军队呢,本来李重是不打算让这七千人动手的,他准备留着这支生力军追杀曹操呢,但现在看,高览一时间也拿不下乐进,李重也就有些着急了。

由于李重现在手里也没什么猛将,只能矬子里面拔大个,叫冯礼出来领兵。

接过李重的军令,冯礼带着一千兵卒猛冲乐进的军阵,没有任何的意外,乐进的兵卒已经将战斗力发挥到极致了,再被李重加上一层压力,阵线就开始不住的后退了,眼看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乐进见势不妙,心里暗叹一声,下令全军撤退,自己亲自留在后面断后。

曹操给乐进的任务是坚持两个时辰,现在乐进充其量就坚持了一个时辰而已,但是乐进也不能为了坚持两个时辰,把五千兵卒全葬送在这里。这不是乐进心慈手软,而是乐进心中另有打算,现在乐进手下的士兵已经不堪重压,如果乐进再强行让他们作战,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全军崩溃。

再严重一些,这些兵卒在李重的重压之下,都有可能反戈一击。

现在撤退,可以缓解一下全军的压力,然后自己再逐步抽调兵卒断后,或者可以坚持的长久一些。

这就是乐进的心思。

乐进退了,高览也不死命追击,刚才的一场大战,高览先是带兵冲阵,再和乐进大战一场,高览也累的不轻了。

高览不追,冯礼可不想放过乐进,如果能斩杀了乐进,可是一件大功劳呢。本来冯礼就是一个降将,在李重帐下的地位很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冯礼有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乐进撤兵,冯礼就带人追了上去。

乐进单人独骑落在后面,回头一见冯礼追来,顿时将马速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