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移山项目成果爆发,陈念的大局 (第2/4页)

然,盾构机的出现加速的不只是高铁这样的巨型项目,它带来的工程难度、工程成本的下降,也让许多地势复杂的小型城市看到了机会。

大量县级、乡级公路开建,次级城市经济进入爆发期-——当然,这是在透支财政的前提下做到的。

不过,似乎在下层行政机关里,并没有人为这样的透支而担忧。

是的,这样重大的问题,只能是交给上层去考虑。

审查、调研、规划一刻不停,气氛和节奏也拉的极紧,因为金融危机的压力,上级不可能压制下级的经济活力,但却又必须想办法保证财政健康。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过好在,前期各个项目的成果,在熬过了3年的真空期以后,终于开始见到收益了。

燃气轮机、雷达电子设备、军品武器、船舶、挖掘机甚至包括少量的航空发动机,都开始实现出口,这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也在不算稳定的平衡点上,勉强支撑住了经济的发展。

不过,这样的发展要想得到收益,那就又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真空期了。

——

但与上一世不同的是,在这里,历史发生了转向。

房地产虽然同样开始有了向好的趋势,但它却没有像上一世一样暴涨起来。

原因很简单,就几个字:

“不允许走老美的老路。”

这一次的次贷危机,由于我方切实参与到了“点火”的行动中,上级决策者所受到的震撼也远远比前一世要强得多。

再加上现在有了陈念这个科技外挂,这条竭泽而渔的道路便顺其自然地被放弃了。

取而代之的,自然是在科技领域的狂飙突进。

而这,也给陈念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西工大。

陈念端坐在桌前,看着系统上显示的36个点的源点发呆。

这段时间里,这段时间里,实际上他已经算是很努力地在去提高源点的生成速度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日均源点产量就好像达到了瓶颈一样,卡在03点这个门槛上不动了。

偶尔,因为一些偶然的技术裂变,单次的源点生成会达到05、甚至1个点,但更多的时候,除了学习可以带来的稳定源点收益,额外源点收益都是空白。

在移山项目启动之后,技术裂变带来的源点增量爆发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又恢复平淡。

一句话说,那就是系统的源点产量,并没有能与技术的发展一样,实现“上台阶式”的升级。

这让陈念不由得有些焦虑。

因为,按照目前的进度,他估计在未来两三年之内,整个“当代技术”的体系就会被遍历,而之后,就会进入到近未来技术领域。

但在相对于“当代技术”,“近未来技术”所需要的源点数量是大踏步前进的。

比如,像玉井01那样依托于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初级人工智能,解析起来可能只需要花费几个源点。

但如果想要建造一台能够广泛运用、甚至通过图灵测试的高级人工智能,那需要的源点则直接跨越了10位,来到了千、万的级别。

再比如,一架h-20的源点消耗才不过10点,但鸾鸟空天母舰、南天门空天平台的源点消耗,却是十万级别的。

同样,相对先进的apri锂电池消耗的源点数量在20点,可下一代的硅琉电池,却是900点。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自己走完“当代技术”的全部布局点,有可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面临“天花板没办法打破”的窘境。

至于这个窘境要持续多长的时间呢?

没有人知道。

想到这里,陈念深深叹了口气。

该怎么办啊

为了这个问题,他其实也想过很多种不同的解法和方案。

比如,直接攒一波大招,先把bci脑机点出来,这样就可以卡系统的bug,依靠大量的信息传输去刷源点了。

不过,他很快又反应过来,实际上,系统解析后传输知识的过程,跟bci系统传输知识的过程不是一模一样吗?

既然系统传输知识不会被当做“学习”来给予奖励,那bci肯定也不可以。

系统对“学习”这个行为的判定条件,应该是在于脑部的持续活动,以及记忆区、思维区的主动活跃。

无论是系统、还是bci,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所以,实际上在“学习获取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