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点火的人 (第2/3页)

的休息时间,没有任何人离开会场,也没有任何人袖手旁观。

所有人都被那些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潜力所震撼,所有人都在努力地为自己争取优先使用权。

在他们看来,这些技术无论落到谁的手中,都将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先发优势。

所以,他们绝对愿意去付出可承受范围内的最大代价。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技术在某些人眼里,其实不过是开胃菜罢了

最终,在以褚君浩为代表的“星火”工作组的安排之下,这些技术全部得到了妥善的分配。

首先不用说,完整版的扩散炉技术被分给了与之息息相关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同时,贵金属镀膜、光纤制造、电力电子、光电元件等需要使用扩散炉的行业也分配到了配额。

紧接着,11项关键技术被分给了有需求的各个产业。

精加工行业分到了软着陆悬臂系统、pc总控系统、探针系统三项技术。

化工、生物医疗行业分到了空分膜、氮制备技术。

冶金、电力行业分到了电阻和加热、热脉冲退火、工件热处理技术。

而气体控制系统,则共享给了所有参会行业代表-——毕竟它的作用极为广泛,谁都用得上。

结局皆大欢喜,参会的代表们仿佛置身梦中。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所代表的产业、公司曾经花费数以千万、亿计的成本都无法突破的技术,居然就这么被轻松解决了。

虽然己方也要付出作为交换的代价,但是,这样的交易仍然是赚翻了。

不少人发出感叹,国家队到底是国家队啊,无论是在技术实力,还是在产业格局上,都比他们这些各自为战的小单位要强得多了。

在这一刻,他们的心里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同一个疑问:

那些说我们技术落后的人如果知道了这个消息,会是什么反应?

大概会急的跳起来吧?

毕竟,至少单独在这些技术所能覆盖的领域,我们注定是要往前狠狠地追上一追了

“分蛋糕”会议结束,褚君浩和王君灵两人默契地走到了一起,等所有人离开后,王君灵感慨地开口说道:

“这还真不是一件小事,我都没想到,本来只是想搞一个扩散炉,最后居然会牵扯到那么多的产业。”

听到他的话,褚君浩轻轻点了点头,回答道:

“是这样的,一种新的设备的诞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多种新技术的复合与融合,正常情况下,只有新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新设备才会诞生。”

“但我们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怎么说呢我们就像是在做逆向工程。”

“先是有了新设备的目标,然后某个旷世奇才把他搞出来了,我们再根据这个设备进行反推,分解出技术之后,再反向应用到各个行业。”

“这样的方式简直就跟科幻一样不过你知道更科幻、更不可思议的是什么吗?”

“是什么?”

王君灵疑惑地问道。

褚君浩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

“更科幻的是,做这件事情的人,他早就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了。”

“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为了这个结果,才做的这件事情。”

“你仔细想想,陈念在提出要发展半导体工业的时候,他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王君灵沉吟片刻,回答道:

“我好像听陈果提过一嘴,陈念是想要建航母战斗群,然后又说先搞预警机,最后才推到雷达、推到半导体工业的。”

“你的意思是说他是故意这么选的?”

“当然。”

褚君浩点了点头,解释道:

“其实你稍微想想就能看出问题,如果要搞航母,按照正常人的视角来看,最先要搞的是什么?”

“哪怕不是大型船舶技术,那也得是舰载机吧?”

“毕竟,这个叫陈念的‘小孩’,他才刚刚主导完成了一个重大的战斗机项目,二十二号项目。”

“但他偏偏不这么干。”

“他放弃了已经具有成熟路径的舰载机,也没有选择直接去搞船舶技术,而是选择了雷达、选择了半导体。”

“原因很简单,他选择的依据并不是怎样最快地造出航母,而是怎样在完成造航母这个目标的同时,带动其他的产业发展。”

“这种视野、这种判断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