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2/4页)

“大匈奴使者撅罗见过太子殿下。”须罗操着字正腔圆的中国话,向站在门口迎接他地扶苏行礼。

扶苏还礼道:“贵使请免礼。”

须罗打量着扶苏身边的周冲和陈平,问道:“这两位贵人气质非凡。好生让人敬仰,不知太子能不能为我了介。”

扶苏爽朗一笑,道:“当然可以。这位是周冲周先生,这位是陈平。”

须罗满脸堆笑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周先生。幸会幸会。须罗早就听说周先生大名。一直在想什么时间能见周先生一面,没想到今日方才成真。借用你们的话来说,真是三生有幸了。”恭恭敬敬地向周冲行礼。

中国史书把游牧民族写成不识华夏礼仪的蛮夷。各种传奇演义把他们描写成只知盘马弯弓的野蛮人,没想到这个须罗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华夏语言不说,还杭称有礼,比起中原的礼仪之士也不见得会逊色,周冲在心里暗赞匈奴并非无人,笑着回礼道:“贵使过奖了。周冲是盛名难符。”

须罗笑道:“周先生真是谦虚,我听说周先生激流勇退,不做大官,宁愿做太子殿下地师傅,周先生这美德让我好生钦佩。须罗见过陈先生。”向陈平施礼口

陈平回礼道:“陈平见过大人。”

须罗笑客不变地道:“不客气。你们是不是很奇怪,我也能说你甘地语言,懂得你们的礼仪?”在当时,胡人心慕华夏文化,以懂得华夏语言为荣,心气郁高了三分。

对于这事。还真是有点奇怪,不过扶苏却另有话说,道:“华夏礼仪之邦,声名远播。蛮夷之邦仿效不绝,匈奴人掌习哉们的语言礼节本太子例也不惊奇。”其实他心里蛮惊奇的,只不过了维护脸面,才如此说话。

扶苏的话可是有所指,特别是蛮夷二字对于匈奴人来说带有侮辱性,不过须罗的涵养恨好。并没有动怒,而是道:“太子瞧不起我们真奴人,说我们是蛮夷。这我能理解。我们匈奴人是自小就长在马背上,喜欢盘马弯弓,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不了解外面的的世界。

“大单于就曾在中原小住三年。学习你们地语言礼节,可以这样说,大单于对华夏地了解比起你们的饱学之士一点也不差。”

冒顿曾经到过中原。还住了三年,这事还真是有点难以让人相信。很让人震惊。扶苏不动声色,缓缓开口问道:“大单于在中原做什么?是窥测华夏的山川地理,还是别有用心?”

须罗笑道:“太子如此质疑。须罗能理解。大单于当年到中原并才是为了窥测华夏的弱点。而是心慕华夏前来游览,为华夏的富饶殷实所动,这才小住三载。大单于经常说,大匈奴要向华夏学习,要有我们自己地语言。要有我们自己的礼仪,更要有我们的富饶。”

冒顿实际上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地君主,他不仅仅是统一了匈奴各部。同时他还是一个改革家。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匈奴一时之强。甲于天下。传粗所至,万国震恐,他能有如此雄心很有可能。

外交场合嘛。占的就是口头便宜口扶苏问道:“照这么说。还是华夏比你们匈奴好了?”

须罗不卑不亢地道:“太子殿下,大单于认为华夏和大匈奴各有所长:华夏殷实富厚,这远非我们大匈奴所能比。大单于还认为华夏的示仪很是规范,而我们大匈奴的子民礼仪简浩,这也是我们不能比的。不过,大匈奴的百姓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可以在马背土过一生。行踪枫忽,难以捉摸。”

他地话只说了一半,周冲笑道:“你后面地话是不是说要是华夏与大匈奴开战的话,我们连你们的人影都找不到。你们完全可以利用大苹原把我们拖累拖疲。然后再攻击我们,是不是?”

须罗心里的确是如此想的,不过这话不能承认,笑道:“周先生言重了,大秦与大匈奴是好朋友,是好兄弟,哪里会打仗呢。”

这时就把话说得太狠就显得不够礼貌。周冲笑道:“贵使所言极是,华夏与贵国礼尚往来,兄弟之邦嘛,不要打仗才是两国地福份。”

“周先生所言极是,周先生所言极是。”须罗附和。

周冲接着道:“你说了两个方面匈奴不如华夏。其实你还忽略了一个你们大不如我们地方面。”

须罗有点好奇了,道:“还请周先生赐教。”

周冲微微一笑,道:“我们华复的科技远非你们所能比,科技对我们华夏来说那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可对于你们匈奴来说,那也太难了。”

有学者戏称科技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