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的一片痴情和极端的渴望所生的幻觉。还有,妙玉这个出家人也发生过幻觉,她凡心犹存,不免时作怀春之想,那日与宝玉言语一番之后,晚间收摄心神走进禅房坐到禅床上,便觉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她,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她上车自己不肯去,一会儿又有盗贼劫她持刀执棍的逼勒……”这是因情成梦,显然也是妙玉内心情欲的幻化,是她潜意识的表现。《聊斋志异》中关于幻觉的描写更多,同样是某种情欲的具象。。 最好的txt下载网

5 炽情致幻(2)

前苏联作家A�C�绥拉菲莫维奇叙述说,《铁流》是由于铭刻在心的高加索山脉形象的作用而产生的,高加索山脉鲜明的图景处处跟随作家。“……不论是在残破的街道上走着,在低垂的电车线下的雪堆上不出声地颠踬着,或是在劣等烟草的浓重的烟气中坐着开会,——我时常会耳朵也听不见了,眼睛也看不见了:仿佛山在泛着蓝光,雪山的峰顶在发着白光,无边无际的透明而发绿的浪头在滚滚奔腾,耀眼欲眩地卷舞着浪花。”“我只感觉,这些灰色的悬崖,无底的深壑,这些看不见的涧水从烟雾迷漫的深谷中传出永久不息的奔流声,这些发着白光的雪山峰顶以及它们周遭的蓝色阴影,这些只有鸟兽居住的、无法通行的、茂密苍翠的森林……”A�C�绥拉菲莫维奇:《〈铁流〉的创作过程》载《论写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着重号是引者所加。这是对高加索雄伟壮丽群山刻骨铭心的热爱,激发了作家丰富的想象和幻象。

小说《北方的河》也有幻觉描写。在主人公眼中,黄河竟是燃烧着的烈火:

他抬起头来。黄河正在他的全部视野中疾驶而下,黄河映着红色。黄河烧起来啦,他想。沉入陕北高原侧后的夕阳先点燃了一条长云,红霞又洒向河谷。整条黄河都变红啦,它烧起来啦。他想,没准这是为我在燃烧。铜红色的黄河浪头现在是线条鲜明的,沉重地卷起来,又卷起来,他觉得眼睛被这一派红色的火焰灼痛了。他想起了凡高的《星夜》,以前他一直对那种画不屑一顾;而现在他懂了。在凡高的眼睛里,星空像旋转翻腾的江河,而在他年轻的眼睛里,黄河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火,对岸山西境内的崇山峻岭也被映红了,他听见这种神奇的大河正在向他呼唤。

这时,黄河,他看见黄河又燃烧起来了。赤铜色的浪头缓缓地扬起着,整个一条大川长峡此刻全部融入了那片激动的火焰,山谷里蒸腾着朦胧的气流,他看见眼前充斥着、旋转着、跳跃着、怒吼着又轻唱着的一团团通红的浓彩。这是在呼唤我呢,瞧这些一圈圈旋转的颜色。这是我的黄河父亲在呼唤我。

这种错觉和幻觉来自主人公——作者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当人受了强烈刺激,感受着浓厚的情绪,因而导致神经错乱,也会出现幻觉。在《静静的顿河》中写葛利高里抱着阿克西尼亚的尸体,抬头看到天上挂着的是一个黑色的太阳,太阳是红的而不是黑的,但在极度悲痛、绝望的情况下,葛利高里产生了错、幻觉。相传拜伦的好友司各德一听到拜伦的死耗,立刻看到他的朋友出现在眼前,他分明见了衣服的样式,当走近仔细审视时,才知是幻象,衣服的形影乃是帷帐的褶痕。详见《诗学原理》第8—9页。邓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她的亲爱孩子的惨死,使她整个身心都受到了致命的摧残。有一天,她独自一人在沙滩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看见她的两个孩子正在手拉手地走着。她喊他们,但是他们一边笑一边跑,让她刚好赶不上。她跟在后面追,一面跑着,一面喊叫他们,突然他们消失在浪花之中。详见《邓肯自传》第321—326页。更使人惊奇的是,在她的孩子惨死之前,她也曾有种种幻觉,好像神灵给了异常的预兆,预示将来注定要发生的事件。那是一天早晨,她乘雪橇去旅行,“突然非常清楚地看见马路两旁摆着两排棺材,但不是一般的棺材,而是儿童的棺材。”其实“那儿除了雪,什么也没有。大雪堆在马路两旁”。同②第288页。这种类似预兆的幻象的出现,可能是出自对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惧。在我国古籍中也有很多幻觉记载。如《汉书》中武帝思念李夫人的故事就是最生动的一个。李夫人死后,武帝思念不已,方士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屋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戚,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段文字把汉武帝对李夫人的幻觉写得何等真切。对于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