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部分 (第2/4页)

一旦叶春秋服软,陛下那儿又点了头,凭着他们五成的股份,建立水师的提议,是必定会通过的,谁反对都没有用,可这是要绝户的节奏啊。

寿宁侯和建昌伯这兄弟两素来是行动派,早已跑去仁寿宫那儿哭了,张太后看着他们可怜,也是心软了,便让人和皇帝打了招呼,不过这显然还不保险的,因为小皇帝也是满脑子的想建水师呢,朝廷建不成,早就把小心思放在了镇国府的上头。

叶春秋的难处,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从前是翰林出身,受了刘公、谢公的不少恩惠,而王公心忧国家,又是叶春秋的恩师兼女婿,这位镇国公哪,只要内阁那儿说了好话,他敢说一个不字吗?

现在怎么看着,这好日子都是要到头了啊。

张懋这几日有些恼怒,其实本心上来说,历代英国公都是与国同休,保境安民,他是举双手赞成,你若是加税,英国公也就认了,可凭什么只是股东们被坑,那么多士绅却是免税?自己受了国恩,他们难道就没有沐浴国恩吗?

这是于理都说不通的事儿,怎么看,都怎么像是内阁诸公们想要宰肥羊的意思。

张懋有点恼了,这几日也有一些‘小股东’来府里,言下之意是想让他出面的意思,连远在南京的魏国公得了消息,也是快马加急地送了书信来,特意询问了这件事,沐家那儿,山长水远的,多半也顾不上了,倒是几个沐家子弟来拜访,对此很是关切,定国公徐光祚是个浑人,最近也跟着寿宁侯几个在闹,还有驸马都尉崔元,据说他近来收购了不少的名画,花费了巨资,还赊欠了不少钱,就指着分红过日子呢,一见到张懋,直接哭成了泪人,说是国家要亡了,内阁已经没好人了,诸如此类的。

真正如张懋这样的巨擎,却还端坐着,可是或明或暗,都透露着一个事,这事儿想办成,难。

张懋大抵就透出了这么点意思,他倒是也有点恼起怒叶春秋了,这镇国府是你家的啊,现在倒好,皇帝不急,要急死太监了,大家都急得如热锅蚂蚁了,你却是不见人影,人一直都躲在镇国新军大营里,偏偏那镇国新军大营却是禁绝人出入的,门口的卫兵,除了叶春秋和天子,谁的帐都不认,有人寻上门,却说正在秘密操演,事关重大,涉及到了军事机密,所以谁也别想出入,这些家伙还真是……

细细一想,这镇国府的银子,本就是叶春秋平白拿出来给大家分的,人家不招惹内阁,你能说什么呢?

哎……

张懋只能无可奈何地摇头,思前想后,都想不出一个办法来。

……………………

抱歉,昨夜凌晨才码出第八更,老虎那时太累了,竟然忘了将章节更新上去了,刚刚才发现,现在补上,希望大家谅解,刚把今天的第一更码出了,等会修改了就更新上去!(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十七章:公布出山,奈苍生何(第一更)

镇国府的那些小股东们已经在背后不知道骂了多少内阁的话,在他们看来,不是内阁,他们这些日子也不用过得那么忐忑不安了。

而事实上,内阁这几日也是急迫。

佛郎机的舰队是完了,可是谁能保证那佛郎机人不会是另一个倭寇呢?

若是将来那佛郎机人再来犯边,甚至比上次袭击天津的更多人马,而朝廷全无准备,再出现一个倭寇袭某港屠城,数万军民死于非命的事,今日内阁诸公,可就真正的是千古罪人了。

偏偏眼下,这是难解的问题,张太后似乎也出了面,似是对给士绅们加税也比较认同,原话是国家养士多年,也该是大家伙儿为朝廷分担的时候了。

这意思一听,不明白就是傻子了,偏偏刘健只能装聋作哑啊,他只能装作听不见。

士绅?士绅……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呢,朝廷的弊病就出自这里,士绅们之所以是士绅,能共治天下,肯定是有特权的,这个特权其实就是免税,别人种地要交税,自家种地免税,于是乎,寻常的自耕农一旦遇到天灾,就不免要破产,可是士绅们因为避税,所以就能扛过去,灾荒过程中,再用低廉的价格兼并一些灾民的土地,结果就是士绅的地越来越多,朝廷能征的粮税也就越来越少。

这样下去,确实不是办法,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即便是刘健等人也清楚,先帝在的时候,也曾看到了这个隐患,土地的兼并,已经愈发严重了,不只是如此,士绅们在地方还瞒报人口,隐瞒佃户的情况,这也是为何明初时,黄册中的人口到了现在,居然户籍人口不增反减,说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