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 (第2/4页)

叶景压低了声音,才继续道:“最可恶的是……这诸卫之中,似乎还有人暗中挑唆,现在只怕就差最后一步了。”

背后有人挑唆?叶春秋连想都不必想,就深信那势必是安化王府的人了。

现在诸卫都已经义愤填膺,个个心中忧愤,丘八和别人是不同的,一旦逼得急了,若再有人背后挑唆一下,什么事都干得出的。

叶景苦苦一叹,接着道:“为父来了这里也有半月了,身为钦差御史,也曾暗中查访,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哎,你来做什么?这里是是非之地,为父是负有使命,想走也无法走了,可是你……”

叶春秋便朝他一笑道:“儿子也是在办皇差啊。”

叶景不禁哭笑不得,却又不知说什么好,想要气恼地将叶春秋赶走,偏生又横不下心,想要循循善诱,他又深知以叶春秋的性子,大抵是劝不走的。

叶春秋此时倒是道:“据儿子所知,这一切的根由都在周东度的身上,若是能杀了周东度,或许能缓解一些局势……”

这是叶春秋认为唯一的办法,这宁夏的诸卫官军绝大多数其实都是朝廷在西北的屏障,若不是逼到了绝境,他们是绝不会反的。

而一旦闹起来,不知得要死多少人,想到这个,叶春秋的心里便颇为不忍。

叶景却是苦笑着摇头道:“难道你敢杀钦差?更何况,一切都已迟了。”他似乎对这里的局势十分清楚,满脸无奈地道:“现在的问题,根本不只是周东度了,周东度只是一个理由,而根本的原因却是有人想要做天子了。”

叶春秋默然,他很清楚,若是提早几个月来,或许可以化解这场叛乱,无非就是革除新政,杀死周东度。

现在距离叛乱不过还有三两天的时间,也即是说,安化王在暗中早已布局,做了万全的准备,大势已成,用不了多久,整个关西之地便会如烧开的沸水,演化成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变乱,而自己父子二人却是好巧不巧地置身其中。

叶春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父亲能否现在随我离开?”

叶景沉默了一下,才道:“不可以,我是朝廷命官,负有守土之责。”

这便是叶景,虽然迂腐,却并不可笑,有时让人哭笑不得,傻得可爱,却无法让人生出笑话他的心思,因为,他有担当。

叶春秋便道:“那么,我们就留在这里。”他目中带着决然,道:“我陪着父亲大人一起肩负这守土之责。”

(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三章:化解危机(第一更)

叶景沉默了。

对这个儿子,他素来是言听计从的,并不是因为本性使然,而是因为他自叹不如,他有自知自明,可是现在,他恍然明白,叶春秋突然出现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因为什么皇差,而是希望在风暴来临之前留在自己的身边,甚至是想保护他。

想到儿子长途跋涉地跑到这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就只是为了他,叶景的心里不免有着深深的感动。

自进了京师之后,父子二人各有各的前程,每天各忙各的,一天下来,也未必能说上几句话,二人渐渐也有了些疏远。

一个是风光得意的翰林侍学,一个却只是小小的县令,二人所见的风景全然不同,甚至聚在一起,叶景很多时候想说一些自己的见闻,可是旋即又落寞地将这些念头打消,因为他自知自己这点见闻对于翰林中的儿子来说不算什么,因此父子二人相见,能谈天说地的时间很少,更多的只是一笑而已。

可是如今,叶景看着叶春秋,看到他毅然决然的样子,若非是毅然决然,又怎会从京师跑来这宁夏呢?叶景不由苦笑,真是个傻孩子啊,有时见他冷静得可怕,锱铢必较,有时却又如此的奋不顾身。

虽是叶春秋的孝心令叶景既感动又欣慰,但叶景依然不无忧心,他深深地皱着眉头道:“这里实在太凶险了,宁夏乃是边镇,那安化王有两镇军马,足足万人,这是他的精锐卫队,春秋,你懂为父的意思吗?”

叶景决定将这里的情况给儿子说清楚,而他直接说到了安化王,显然在他心底,此人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那个一直虎视眈眈,伺机而动的人,便是这位在甘陕一带大名鼎鼎的王爷。

叶景看叶春秋一副安静而洗耳恭听的样子,便道:“安化王,或许只是区区小患,可是这些年来,许多地方官吏倒行逆施,将边镇的诸卫当猪狗一般,甚至……连猪狗都不如,春秋,你可以想象吗?现在整个宁夏便是一个大火炉,只要出了关,从黄河渡口到大明极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