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 (第2/4页)

刘健怎会不知,这种事是两面不讨好的,那就让你摔一个跟头吧,也好长一长记性。

刘健在心里想定了主意,而刘瑾已经进去向朱厚照禀告了,接着刘健入内,向朱厚照请示之后,朱厚照便颁布了口谕‘起驾出宫’。

宫中的步撵和仪仗早就准备好了,就等陛下的口谕,除此之外,还有随侍的宦官、侍卫,足足百人,大明门外,亦有护军封锁了一些重要的街坊,便是此时此刻,镇国府那儿亦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朱厚照本不想坐步撵,他想坐车,奈何坐着和大臣一样的仙鹤车,不免有失规矩,而叶春秋为他专门打制的御车还不曾送来,眼下也只好将就了。

朱厚照坐上了步撵,在众人的拥簇下,旋即自大明门而出,浩浩荡荡的人群犹如蜿蜒的长蛇,朝着那镇国府方向而去。

叶春秋伴在步撵一侧,走到一半,却有人走上前几步道:“春秋。”

叶春秋侧目而看,见是王华。

王华的年纪有些老迈了,这样地步行,让他轻喘着气,叶春秋想要搀扶这个老丈人,王华却是压压手,示意不必。

王华脸上露出几分淡笑,只是那笑意中又带着几分忧虑,道:“你呀,为何总喜欢出风头呢?”

(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五章:君临镇国府(第七更)

听了王华的话,叶春秋的心里不免感到郁闷,忙道:“泰山大人,镇国府并非行宫,这一点,泰山大人是知道的。

“我自然是知道的,可是人言可畏啊。”王华看了叶春秋一眼,天气有些冷,虽然他穿地厚实,却还是不免瑟瑟,他用僵硬的手捋着须,一面道:“是非曲直,并不是按你本心如何去想,而是别人怎样看。人心险恶啊,你的一举一动,许多人都看在眼里,固然你没做错什么,可是若有人要挑拨是非,你能如何?”

王华本是想好意相劝,顺道兜售一点自己的中庸理念,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叶春秋好。

叶春秋却是抬眸,看着那渐行渐远的仪仗和步撵,目光显得有些复杂,道:“泰山的意思,是让小婿少做一些,免得做多错多,是吗?”

王华皱眉,却是叹了口气。

他这样的劝叶春秋,是因为他深谙人情世故,他知道这世上但凡是肯去做事,肯去改变的人,往往未必能得到掌声,更多的却是得到各种冷言冷语。

他活了大半辈子,看到有人费心尽力的去修河,去赈灾,去镇守边镇,可是他看的更多的却是许多无事可做的人,或是自诩为清流,或是自以为自己是君子,围在一旁,各种挑刺和冷嘲热讽,天底下最尖酸刻薄的话都是出自他们的口里,他们自认为自己学富五车,可是这满肚子学问,挑起错来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可是偏偏,世人所敬重的却是这些所谓的‘清流’,鄙薄乃至于憎恨的却是那些脚踏实地之人。

做事就不免会有差错,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到两全其美,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那么……围在一边拢着袖子,总有各种惊世骇俗的高论。

那些个所谓的才子,所谓大家,哪一个不是如此?

看王华没有接话,叶春秋却是抿抿嘴,道;“可是……泰山大人,这个世上,总地要有人愿意去做事是不是?否则……我作官有什么意义呢?若只是想着富贵,对小婿来说,可谓是易如反掌,说来容易做来难,那些在旁只知道呱噪的人,由着他们去吧,我曾听说过一个故事……”

“什么?”王华觉得和叶春秋谈话,其实颇为愉快的,怎么说呢,虽然有时候他希望叶春秋少折腾一些,可是有些话,叶春秋说得入情入理,甚对自己的胃口。就好像自己的儿子王守仁一样,他虽然担心这个儿子闹出什么事,惹来祸端,可是当王守仁当真做了‘惊天动地’的事时,王华却又不吝赞赏,虽然王守仁做的事惹来了祸,可是在他心里,他是认同的,这就够了。

叶春秋含笑着道:“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现的是战士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自己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只是,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王华皱眉,这个故事有点特别,他却能明白,便莞尔一笑道:“莫说死了的话。”

叶春秋不禁苦笑道:“小婿只是引经据典罢了。”

“这哪里是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