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部分 (第1/4页)

实际上,此时满座的人,也就三个人有开口说话的资格,其他人根本插不上话。

李圃却彷如浑然不觉,还点头微笑道:“将军说的是……不过将军这话到让老夫想起旧日之事,当年老夫曾随扬相入宫,于凝翠园中见驾,嗯,当日好像将军也在才对,当时先帝令众人赋诗,兵部尚书李大人做了半阕好诗,但下半阙却还未有成之,扬相当场补之,意思和将军方才所言极是切合,可见,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说完,微笑不语。

赵石回想了一下,好像是有那么一回事,当时,景帝还让做不出诗的人讲自己一件趣事,自己呢,自然做不出什么诗来,却趁机澄清了擅离职守,北上云外草原的事情。

多年过去,细节已经记不太清了,又哪里会记得杨感做了什么诗?不由有些疑惑的瞅了李圃一眼,他是真的有些迷糊……

到了李府,一来他心里不舒坦,二来也确实看不惯高门大阀的一些做派,三来呢,他不会像文人那样旁敲侧击的试探,只能激怒对方,看看对方的目的到底如何,是有着敌意,还是其他什么。

说到底,还是武人本性作祟,几乎就是照着行军打仗的套路来的,当然,面对的也就是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其他人嘛,到也不至于如此。

不过文人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哪里是他能比得了的,想都想不明白。

(求月票,求赞)(未完待续……)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下风

实际上,当年李承乾刚刚继任兵部尚书,正是意气风发,目无余子之时。

而杨感年迈,不得帝心,已显去意,新老之间,自然不可能融洽,李承乾野心勃勃,欲取而代之,杨感多年为相,威严所在,却也不容后生小子轻犯。

李圃所言的两阙词句,与赵石所说暗合的其实是李承乾的上半阙,不过他谅赵石这样的武人哪里还会记得那样的词句?所以只说杨感,将李承乾略过不提,毕竟,杨感已经逝去多年,而李承乾还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

像他这样谨慎的人,自然不会在私下里肆意议论朝中重臣之是非,以免传出去,不但得罪于人,还要留下话柄。

二来赵石与李承乾不睦,若直说了,怕是赵石当即便能察觉,这不是什么好话。

至于这话里面的意思,也就很深了。

两阙词句,上半阙意气风发,锐气逼人,下半阙却是英雄迟暮,黯然魂消,当日,便让李承乾很是下不来台。

现在拿出来,则是暗讽赵石太过得意张狂,将来却总有失势之时,断不会如李氏百年豪门般,常享尊荣。

明面之上,却也在拿杨感和李承乾两人当年情形来比喻如今,告诉这位大将军,自己还在相位之上,放尊重一些为好,不然的话,只能弄自己个没脸而已。

一句话之间,锋芒隐露,透着指责,告诫之意。却又不显咄咄逼人。你连计较都计较不得。

赵石却哪里会想那么多。就像李府中人无法想象两军对阵时的惨烈一样,他也根本不会理解,人家一句话中,有那么多的弯子。

在心里想了想,却也没觉出什么不对,也就不管那些,只是笑着干巴巴的来了一句,“李相还记得当年之事……赵石哪里又能与扬相相提并论了?”

李圃微微一笑。赵石对面的李吉却是脸上带出了几许嘲讽之色,当年故事,并非多么隐秘,在李家这里,李圃更曾当做笑谈,来告诫族中子弟,敬老尊贤,得志之时不要猖狂,失意之时,却也不必气馁云云。

当日李承乾。杨感两人所作词句,也经李圃亲笔录下。存于李家藏书之处,供族人阅览赏鉴,百年世家,也正是这么一代代传承下来,或许你可以对其有所偏见,但也足显李氏一族之不凡。

见赵石不明所以,李吉心中不屑,武人热衷于权势,而其粗鄙之处,人所共见,怎么也抹杀不了,即便你如今权势滔天,也不过巧取豪夺而来,又怎能与长安李氏相比?

只可惜,兄长这次邀请这位过来,还是存了私下相谈的意思,不然的话,邀上几位朝臣,明日之后,到是能狠狠落上一下这位年少轻狂的大将军的脸面。

其他几位李氏族人到底年轻,也想不太明白其中就里,不过虽是如此,却也知道一句话间,李家却是占了上风,心中自是欢喜。

此时,李圃终于举起酒撰,“扬相四朝之臣,惊才绝艳,实乃我大秦百年一遇之栋梁,辅佐贤君,休养生息,才有如今我等有武之地,我辈皆不能及其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