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1/4页)

“看来果然是这样的,国运也分为两种。一种带有国君意志的国运,一旦接受这种国运,便要绝对服从国君的命令和安排。便是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命令。而另一种,便是像这样嘴纯正的国运,有了这种国运,便等于是和吴国生生相息,可以感受到吴国的各种力量和民生……”

苏林开始在智窍当中慢慢的炼化和感受这样的国运力量,慢慢地便更加地理解了国运的力量体系了,“这样的国运,封的爵位,并不受国君的控制。甚至,这样的国运可以不断地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的……”

知道了自己接受的国运,并不是受国君孙建实的控制,苏林就放下心来了。坦然地接受了这样的国运授予。

而对于苏林的国公封号,也已经降临了下来。因为苏林是以镇国诗词闻名的,所以,他的封号便是“镇国公”了。

在场的文武百官见了,无不唏嘘不已,许多人到死都混不到一个侯爵。但是苏林才年仅十六岁,便已经成为了一国之中仅有的几名国公之一了。

那些国公,大部分都是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苏林只不过是侥幸写出了几首镇国诗词而已,这就不得不让人的心中羡慕和妒忌啊!

国公的爵位,虽然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象征意义和对吴国国运的感同身受,是非常有益于思想的修行的。

在苏林炼化这半成国运的一瞬间,他便可以感受到整个吴国百姓的一种很模糊的生存状态。并且,苏林还隐隐觉得,一旦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甚至可以将这半成国运当做法宝一样抵挡出去,让吴国整个国家的国运,替自己抵挡灾祸,当真是妙用无穷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镇国公府

爵位!

是国运体系当中极其重要的分封体制,在秦朝之前的大周,周朝天子甚至通过这样的分封制,将国运分封到各个诸侯国当中。

由此,便导致了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诞生。直到秦国大一统之后,秦始皇采用了郡县制度,但是却并没有取消爵位的设置。

只不过,将爵位本该拥有的国运进一步削减,并且,剥夺了国运当中的力量控制,只具备和国家共荣共灭的能力,却并不具备分裂国家,操纵国家的能力。

而现在,天仁大陆的九国当中,国君分封的爵位,便也都是这样有名无实的爵位。

因此,这样的爵位,其实对一般的儒士而言,虽然已经是无上的荣耀和实惠了。但是,针对这些屹立数百上千年的老世家来说,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世袭的伯爵侯爵,公爵虽然少,但是也有一些。

主要是这些爵位只能够共享吴国部分国运带来的些微力量,儒士的思想却很难从国运当中领悟出什么思想和进步来。甚至于,在必要的时候,迫于炼化国运的限制,还不得不帮助国君,度过国家的一些难关,奉献自己的力量。

“国运的力量,即便是被我炼化了,依旧很难去琢磨其中蕴藏的思想……而且,还能够时时刻刻地感受到吴国国力和民生的变化,对思想的修行,甚至有一丝干扰……难怪那些针对我的大臣们。并没有反对国君孙建实授予我公爵的爵位……”

初步的炼化了这些进入智海当中的国运,苏林也不知道是福是祸。但是至少并不是像上一次那样彻底要控制自己的国运,若是苏林真的不想要这些国运了。也可以用思想将国运包裹起来,从自己的智海当中剥离出去。

至于满殿的文武大臣们,虽然一个个也十分地羡慕苏林如此年轻便成为了公爵,但是也承认苏林的确有这样的资格。毕竟镇国诗词,每一首都极为难得,都足以被封爵的。

而苏林还是接连写出了这么多首镇国诗词,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天才了,若是连这样为国贡献的天才都不能够被封爵位的话,恐怕还真的说不过去了。国君孙建实便要落下一个赏罚不明的过失了。

“苏林,以你的几首镇国诗词为我吴国作出的贡献,朕不仅要授予你公爵的爵位,更要赐你一座镇国公府。来人啊!将镇国公府地契拿来……”

国君孙建实一声令下,便有太监唯唯诺诺地手持一张房屋地契,走到了苏林的面前,躬身递了上来,恭敬地说道:“苏国公,此乃位于皇宫左侧的一座府邸。占地一百亩,此乃地契。”

“学生多谢国君赏赐。”

既然是国君的封赏,苏林当然是却之不恭了。他拿起这一张地契,就如同他在建安府的世子府一样。只要将地契一展开,便可以看到整个镇国公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