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陈四拉开布帘,看到掌柜正在忙,没空管自己,就放心地说起话来。“这一件衣服要就要二十多两银子,够普通家庭吃好久年的了。”

夏晓晴咂舌,她没想到一件衣服就这么贵,这古代社会贫富差距也太大了。都说现代人中国人奢侈,看来是有历史渊源的,“真贵啊!”

“这算什么,还有更贵的呢,没见过世面。”陈四仰着头,不削地说道。“你别在这儿看了,掌柜看到了该骂人了,去院子里玩吧,我也该进去干活了。”

陈四说罢就抱着布料,往前面铺子里去了。夏晓晴看了这么久,也初步了解了古代绸缎庄的样子,也觉得无趣就往院子里逛去了。

院子里有五六个交完绣活的妇人,提着包袱在院门边聊着天,边说边指着交绣活的东屋,夏晓晴顿时眼睛一亮,仿佛有个大八卦在向她招着手,赶紧偷偷凑过去过去听壁脚。

原来那群妇人都是附近乡下的农妇,平时就靠给绣坊绣花贴补家用,基本上都跟夏大姐一样,在绣坊赊了做荷包、手帕的布料和彩线拿回家做,交了绣活再扣除成本的费用,剩下的就是自己赚的工钱。只不过好像每个人得的钱不一样,都是根据绣工的好坏来定的价格,只不过绣坊也没有固定标准,都是凭收货的绣娘自己意志当场定价给钱,难免会有偏差,这几个妇人就是为了价钱在议论。

“那孙绣娘平时就不是个好相与的,这次绣得快活又好,才给这么几个钱,平日里都是李绣娘,怎么今天就变成她那个煞星了,段了我这么多钱。”一个围着蓝头巾婆子说道。

旁人听了又是一阵议论,马上有人附和起来,“就是,我今天一个荷包才得四文钱,还说我绣得不好,几位姐姐也是看到的,那里会不仔细绣,家里就等着这钱买粮食救命的,这点钱怎么够啊。”

“我看那孙婆子就想在管事面前挣脸面,把价格压得低低的,让管事少给钱,真是个缺德鬼。”一个婆子压低声音说道,“说不定,她们还想把钱自己昧下,一个荷包少一两文,几十个上百个可就是一两银子。”

夏晓晴听了一阵就走开,因为她知道不管这群妇人在这里徘徊多久,都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如果还想在这锦绣坊里接活干,就只能接受,你不干还有多得很的其他人想干啊。而且这可是万恶的旧社会,从来只照顾有钱有势的人。

夏晓晴看到刚才和自己聊天的小哥儿又出来了,正用独轮板车推着几大包麻布袋往院子西边走去,夏晓晴赶紧迎上去,准备再收集点关于这个社会的情报。

“小哥儿,你在忙啥啊,我来帮你把?这么堆东西挺重吧。”夏晓晴伸手帮忙扶着板车,讨好的说道。

陈四把车往院墙边推,看到刚才和自己聊天的孩子过来帮自己忙,连忙说道:“谢谢啊,这东西不重,你别看着它大包,里面尽是些碎布头,轻着呢。你帮我撑着点,我来下货。”

夏晓晴用双手撑着车,让那伙计下货,“小哥儿,这些布头是拿来做什么的?有这么多。”

“这些都是绣坊里做卖布、做衣服剩下的,日子久了就存得多了。这些等会儿都要拿出去扔掉,仓库里面还有好几包呢,都没地方放了。今天铺子里要到一批货,正等着腾地方呢,掌柜叫我把它们都拿出去扔了。”陈四两下卸完了货,又推着车往仓库走去。

几麻袋布头都被整齐堆放在了院墙边,有个麻袋因为搬运弄掉了绑着的带子,露出了花花绿绿的布头,夏晓晴好奇地伸手去翻了翻里面布头,都是丝绸、锦缎一类的布头,颜色鲜亮质地顺滑,有些布头上面还织有漂亮的图案。夏晓晴越翻越兴奋,就像在前世名牌打折时翻花车一样。

虽然那伙计说里面都是些碎布头,夏晓晴却发现里面有好些大块的边角料,应该是铺子里卖散布剩下的,夏晓晴又翻了翻其他几包,也是如此。夏晓晴瞬间头脑里出现了水田衣几个大字,如果把这些布头拿回家去,凭夏大姐的手艺肯定也能做出一件水田衣来,如果料不够实在做不成大人的,最少也能给妞妞做一件。或者拿这些布头来做拼布荷包也行,记得前世在丽江旅行时就看见过那种红色底镶蓝边的绣花钱包。夏晓晴前世在网上经常看到别人秀的拼布钱包、拼布玩偶,都很漂亮,这次她也想用丝绸拼布给自己做件夏天的短裤睡衣。

“二妞,你在干啥?快过来,我们得回去了。”夏大姐交了绣活出来,看到妹妹正蹲在西面院墙边,不知在翻弄什么。

夏晓晴听到夏大姐叫自己,也不起身只转过头向大姐招手道:“大姐,你快过,快过来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