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为什么餐馆应该扔掉薄荷篮?

除非我们饭后要去干掉吸血鬼,否则在吃完有大蒜味的饭菜后,您一定会乐意看到餐馆在出口处摆上薄荷糖。的确,它让您口气清新,但对餐馆和服务生来说,把薄荷糖放在门口供顾客自取是好是坏?

其实,许多餐馆在用另一种途径向食客提供餐后糖果:服务生把甜点作为餐后小礼物,和账单一并放在银质托盘上呈给顾客。其实这些甜点不外乎是些巧克力或其它糖果。但正是这种方法,在促使顾客多给小费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说服力。

科学家大卫?斯托梅茨(David Strohmetz)和同事们做了一个实验,以证实这小小的糖果具有的说服力。

第一套实验中,服务生为顾客取来账单的同时,送给每人一粒糖果。和那些没收到糖果的客人相比,小费虽然变化不大,但还是高出了。第二套实验中,服务生给每人两粒糖果,尽管只值一美分,但和未收到糖果顾客的小费相比,额度高了。显然,根据前几章所讲的互惠原则,这些小费的变化是可预见的。但怎样做会令礼物或帮助回收的效益更大?第三套实验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这次实验中,服务生送出糖果后做出转身离去的动作,但并不走远,随即他们再返回客人身边,从口袋里拿出另一颗糖果送给顾客。这种行为表达的是“因为您人很好,所以我再送您一颗糖”的意思。结果小费怎样?提高了23%!

实验表明,有三种因素使礼物或帮助更具影响力,进而更能得到他人更大的回报。第一是要让顾客觉得所作所为是含有某些意义的。实验中,两颗糖果比一颗糖果令小费从提高变为提高14%,这表明,让人们觉得有意义并不一定要花大价钱,两颗糖就轻松搞定了,而这不过花费几美分而已。

此外,在第三套实验中,也隐含了说服力的其它秘密,从经济学观点看,第二套实验与第三套其实是相同的,这两个实验中服务生都给了客人两颗糖果,数量上不存在区别,但给的方式却不一样,这样的区别告诉我们另两个让礼物更有影响力的因素,即:让人意外的程度和个人行为化的程度。第三套实验中,客人以为服务生给完第一颗糖果就会离去,因此后来的第二颗糖果令他们很意外,同时,第二颗糖果表达的意思是:服务生对该顾客很有好感,所以才会折返送他第二颗糖。这一点,让第二颗糖具有个人行为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服务生把第三种实验中的技巧用在所有客人身上,不仅会让顾客产生反感,久而久之,还会令该方法失效。在顾客注意到服务生对每位顾客都如此时,第二颗糖就不具备重要性、意外性及个人行为化的特点了。相反,这会被看作是在使心眼,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当然,诚实的运用该技巧还是会很见效的。为确保您送出的礼物或提供的帮助会令他人感激,请花些时间找找什么对接受人来说是意外的、会令他受宠若惊的、及具有个人行为特点的。

其实只要看看前两个实验,我们就会知道,在出口处摆放糖果的做法阻碍了服务员和顾客的交流。即使这些糖果不值什么钱,但它还是能帮助服务生赢得很多的东西。

。。

“不加附带条件”含有怎样的说服力?

前面我们谈到,很多酒店借助环保的重要性,督促客人们重复使用毛巾。不过,有些酒店在号召的同时还会外加一步,让顾客知道酒店在和他们一起努力,从而激励顾客参与环保。具体的做法是用卡片告诉客人,酒店会为某个非盈利的环保组织出一份力,当然前提是顾客先要重复使用一次毛巾。

设计者认为这样的激励方法一定会奏效,原因显而易见,就像多数人会认为下面的方法有效一样:冰激凌蛋筒能让小朋友主动打扫房间、定时娱乐能让老年狗学会新的把戏、工作薪水让我们不会掐断闹钟赖床。尽管酒店的激励措施不会让客人直接受益,但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还是有说服力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为证实这一点,我们在相同的酒店里又做了次实验:在部分客房内放置以环保为宣传点、要求重复使用毛巾的小卡片;而另一些房间内则摆上写有激励措施的小卡片,督促人们重复使用毛巾。结果显示,后一种卡片并不比前一种更具说服力。为什么?

尽管酒店的激励方法有其合理性,但如果能做一个小小的变动,它的说服力就会变的更好。我们知道,除非先“礼尚”一下,否则别人不会觉得有责任去表示“往来”,其实这就是种经济活动。先“礼尚”后“往来”的互惠原则,包含了一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