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⒚谰�⑴诤淠暇┏牵�┗σ黄�炻遥��尥⒃诤嚎谒皆⒖�峋龆ǔ没��寄暇��岷杈�辉覆斡耄�唇���熘��癜才磐椎保�粝乱恢酱浅驶氐缴虾#�纱硕暇�氤掠讶始改昀吹氖τ压叵怠T谌松�牡缆飞希��赡茏鞒隽苏�返木龆ǎ�蛭�1927年7月,汪精卫由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处得知道*推动武汉左派政府将实行土地革命之后,而与京沪合作*清党,鲍罗廷与陈友仁从此一蹶不振,武汉政权也就风清云散。

北伐军打到上海后,俞鸿钧的老友周雍能出任上海市秘书长。周雍能(1895—1986)与孙中山、蒋介石渊源都甚深,曾任职于蒋侍从室之前身——北伐总司令部秘书处,是蒋总司令之秘书兼文书科长,[陈立夫为机要科长,先父嵩庆公的挚友陈舜畊则在陈立夫之下任科员]。由周引荐,俞担任市府之英文秘书,兼任宣传科长,后代理财政局长,在吴铁城任市长时(1932年)任市府秘书长,从此进入国民党政府高层。1936年吴铁城转任广东省主席,俞即代理上海市长,旋真除,在上海前后十年。日寇侵华,上海沦陷后,转任中央信托局常务理事,派驻香港办理外交事务,直到1941年宋子文邀他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但当他飞抵重庆时,当时的财政部长孔祥熙突然发表他为财政部政务次长,使他两头为难,至晋见蒋介石委员长时据实报告,得蒋指示任财政部次长职。从此,他转跑道到财经界,也奠定了他日后与蒋介石之深厚关系。不久,又兼任中央信托局局长。1944年继孔祥熙为财政部长,次年兼任中央银行总裁。1948年行宪内阁成立(翁文灏组阁),他辞去财政部长职,专任央行总裁,把黄金密运台湾即在此时。

赴台后,俞复任财政部长兼央行总裁,1953年出任台湾省主席,1954年至1958年又担任行政院长,1960年以哮喘宿疾于6月病逝,享年仅63。蒋介石总统所颁褒扬令中提道:

……赤祸再起,凡域弗宁,乃能不避艰难,以非常果敢之精神,排除阻难,为国家保存元气,以奠财经再造之基厥功尤伟。……

这里的“保存元气”,就是把央行的国库黄金银圆(银锭)及美钞运存台湾,奠定了新台币发行之足够的准备金,以及开创台湾的傲视全球经济成就的基础,为海峡两岸未来华人世纪拿出亮丽成绩的首发先行者。

总的来说,俞鸿钧对蒋介石应该是功劳不小,但到台湾后,由于某项不明原因他被列入蒋之“不愿为之祝寿者”(台北《传记文学》2007年9月号),更难堪的是,俞鸿钧与陈诚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蒋介石每年替陈做寿而过俞门不入。民国史里无公开资料显示蒋为何对他印象变坏,但《蒋介石日记》1948年9月9日记下:“……商业银行李馥生等之奸诈,余欲严惩,而俞鸿钧则畏缩因循不敢任怨,故愤怒频作……”此外,蒋1949年9月日记:“……鸿钧不愿就任中行总裁,不辞而离穗赴港不胜为之嗟异,顿感悲戚矣……”10月1日:“……乃今经儿赴港挽之同来……”10月3日:“……正午鸿钧与经儿由港回来私心为之大慰……”等到台湾局势稳定后,蒋对俞在最艰难时期不辞而别或难以忘怀。后文会提及,另外是否与央行黄金账目不明也有关?尤其是军费黄金的90万两,到了厦门经先父财务署同仁仔细一清点,竟然多出9万多两。先父一心只知涓滴归公,完全不懂其中深意(或许是上海商界的习惯,含一成佣金在内),还以为是央行糊涂。更糟糕的是,先父没领会到一番“好意”反而报告了蒋介石,如是因此而被列入“不愿为之祝寿者”,那么先父应该负部分“责任”。推想,蒋发现央行的“糊涂”恐不止军费黄金部分,如下文所述,第一批第二船次的黄金数,从公开的资料看就有两个数目(57万两与55万两相差近2万两)。第三批汤恩伯经手的20万两相差更大,另有40万两之说,更有甚者,1948年九十月里,用金圆券收兑民间黄金、银圆、外币的账册完全消失,而所公开的数目显然过低,这给了蒋介石可隐藏部分金银外汇作内战军费的机会。因而,央行黄金总账,时到今日都无法全部公布,只有不完整的收入与支出略账。

。 想看书来

哪些中央银行档案沉海底?

据曾任台北央行发行局长(1990—1999)的钟光新在2008年11月告诉笔者,央行内部信息是,发行局的档案在1949年已沉入海底(按:此船即下文提及的“太平轮”,确有部分央行档案在1949年1月27日沉没)。但是否有关键档案则尚有商榷之处。何以见得?请看以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