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本上写着汉族的人血管里的血里究竟还有多少纯正的汉族血脉已经成了个谜团。

而现在麦仲肥正好趁着大唐强盛的国力支撑,来个胜利大融合,使东方只有一个强大的群体那就是唐人,:二民族都会以自只是唐人感到骄傲与自 听了麦仲肥的阐述后,曾经指挥过剿灭薛延陀战役的李绩很有兴趣地问道“依仲肥的意思该如何部署这次战役?”

“我觉得,府兵的行动力远不如草原骑兵的行动力,应由安西都护府所辖的府兵以及西北四军镇守使所辖的府兵负责堵住西突厥逃亡的道路,而由漠南的镇北军与漠北的部落军联合行动,配以少量火器与西突厥在荒原沙漠之中展开骑兵对骑兵的大决战,用移动力对抗移动力。争取一战彻底解决掉西突厥这个麻烦。 “不可!一旦镇北军与部落军落败,西北地区的局势将彻底糜坏。联契的漠南、漠北的局面也将是一团混乱长孙无忌到底是带过兵的人,他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不论漠南的镇北军与漠北的部落军也好,西突厥的骑兵也好,都是在当时属于高机动性部队,如果镇北军与部落军进剿西突厥,而西突厥突然改道去进攻漠南、漠北,已经倾巢出动的漠南、漠北还真将面临一场劫难。

本来已经被麦仲肥的说法打动了的李治,听了长孙无忌的话也不由得有些游移。漠南、漠北现在可是京城长安的北大门,一旦那里被西突厥攻破,西突厥甚至可以绕过长城威胁长安以及周边城市的安危。

游移不定的李治把眼光转向身经百战的李绩身上。李绩此时大脑里就像过电影一样西北以及漠南、漠北的山川、河流以及各方势力,都一一过了一遍后,缓缓睁开眼睛道“太尉的担心虽有道理,但并不是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众人的眼光都看向李绩,等待他的下文。

“仲肥所说的战略确实是最好的方法。西突厥以其机动性优势,确实很容易摆脱府兵的追击,要靠府兵来消灭西突厥很难实现,只能击溃他们。用机动性强的镇北军与部落军来与西突厥的骑兵对仗,西突厥的优势就已经不存在。况镇北军一部分曾参加过东征战役,对府兵作战技巧有所了解,战法上也正在接近府兵。实际镇北军已经是具有某些府兵特征的马上部队。老臣觉得用他们为主攻当可承担,而且由漠南、漠北出兵也确实比从长安出兵近了不少,何况他们有他们的特点,这种无插重或轻辐重奔袭作战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这好处就是集结大军的时间大大缩短李绩分析完镇北军与府兵对付西突厥之间的优劣后,继续说道:

“至于太尉所说的西突厥威胁漠南这种可能确实存在,但漠南这几年的发展,太尉应当不甚了解。漠南现在已经是以城池为依托的防御体系,且布局很合理,攻一城其他城池都可在短时间内赶到解围。而且”。

李绩说道这里看了麦仲肥一眼后说道“漠南的镇北军人数似乎并不是兵部我们所掌握的人数。似乎还有后备部队的存在。而且后备部队的数量还不少

麦仲肥大为惊奇,李绩只是随同太宗皇帝去草原上渡了一次假而已,怎么对漠南如此了解?甚至连漠南的防御体制以及镇北军的底细都知道的如此详尉 难道他也在漠南安插有人手?

看着周围满是质疑的眼光,尤其是长孙无忌幸灾乐祸的眼神 麦仲肥坦然地说道“司空所言非常准确。镇北军人数确实并不止十万。确切地说应该是二十万麦仲肥说完周围发出一些叽叽喳喳的低声说话声。

麦仲肥没理这些人,继续说道“当初漠南网立府,手头兵力不足以震慑周围部族,故以解州五万骑军为基础组建起二十万镇北军。后来随着漠南逐渐平稳后,草创的漠南不足以养活二十万军队。所以我裁撤了十万人用来军屯、军牧,也就是说这十万人已经撤出镇北军序列,作为地方民团使用了

听完麦仲肥所说李绩点头道“恩,漠南本就是游牧部落为主体建立,这些人上马即是战士。如此说来,镇北军出征后,这些被裁撤下来的民团就将是漠南的守卫力量?。

“正是,而且我还想请旨,令凉、灵、武、胜接壤四州出动一些府兵协防漠南,并从雷部调十四门前装向炮置于漠南七州城墙之上以加强防御,好使镇北军无后顾之忧,一心杀敌建功。”麦仲肥以一种完全开放漠南的语气说出这些话来,就是为了打消一些人心里所想的漠南隐兵另有图谋的判断。

司徒兼雷部尚书吴王李恪也说道“陛下,前装向炮因自身过重 操作费时,且射程短已经被子母膛高速火炮所替代,剩余向炮作为陈旧性武器封存,没有了实际使用价值,臣已经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