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2/4页)

打扮,脸上那个硕大的大鹰勾鼻子和深四的蓝眼睛十分醒目,颌下一副金黄胡须梳理的十分齐整。

阿史那杜尔与契芹何力不同。何力是地道的黄种人,杜尔却是高加索人白种人。麦仲肥每次看到杜尔穿文官服饰都感觉十分滑稽,很有后世欧洲人穿唐装的感觉。 “大将军不必多礼。”李恪只是摆了摆手道,人家有亲王爵摆在那里,何况杜尔与李恪交情不浅。

“不聪仲肥见过大将军”麦仲肥拱手还礼。人家杜尔也是正三品武职,虽说现在已经开始了重文轻武的形势,但麦仲肥还是以礼相待。

见礼后,杜尔将李恪让与上首,自己与麦仲肥在左右下首相陪,等下人上茶后杜尔向两人询问起了朝鲜半岛的情况,麦仲肥代李恪一一作答。等听到麦仲肥说起在东部舰队的所见,以及海军设想时,杜尔神情大是兴奋,随即又长叹一声道“哎!如果臣再年轻十岁,当向陛下上表担当这个海军统帅,臣在陆地纵横了大半辈子,却不知道驰骋在海上是什么感觉。”

随即杜尔低声说道“臣听闻长孙太尉被下了天牢,朝廷却一直迟迟没有公布是因为什么原因,臣请殿下与阁老过来就是想提前告知两位一声。最近一个月陛下似乎十分不愉快,回见陛下时,两位还请小心应对。”

这个可以说令人十分震惊的消息传到了二人耳朵里时李恪与麦仲肥不由吃惊地互相对望了一眼。

“关进天牢了?”麦仲肥吃惊的看向李恪。李恪同样很震惊。《唐律》里对高级官员犯错的处罚无外乎贬迁、夺官,再严重点的就是永不续用这些惩处,关进天牢那是只有参与谋反和有重大过失影响极坏才会出现的惩处结果。就像太宗时期的张亮与平高昌后的侯君集,前者是谋反,后者是影响极坏。

“殿下,臣想我等应该速去晋见陛下!”麦仲肥对李恪说道,李恪同样面色有些凝重地点头。两人站起身来,麦仲肥对杜尔一拱手道“多谢大将军提醒。”

杜尔也站起身对麦仲肥拱手道“阁老客气了,待我送送殿下与阁老。”

李恪对杜尔点点头,在杜尔的陪同下。与麦仲肥一起走出了右骁卫衙门,拱手与杜尔道别后,上马直奔皇城。

今天有早朝,两人骑马赶到皇城时正值散朝,三三两两的官员陆续从皇城内出来,见到李恪与麦仲肥急忙躬身施礼,脸上挂着讨好般的微芜

两人从马上下来,把缰绳丢给皇城门前守卫的兵士,自有兵士把二人的马匹牵往马棚。

俩人一边对给自己施礼的百官回礼一边向皇城里面走去,半路上正遇到户部尚书王玄策与刑部尚书崔义玄两人一边交谈,一边向外走,崔义玄无意中一抬头,看到麦仲肥与李恪正向自己两人走来,脸上露出喜悦之色,一拉有些近视的王玄策。快步迎上来。

“见过殿下、阁老”两人施礼后,麦仲肥点点头示意两人跟随自己和李恪来到一处僻静的地方。

“长孙太尉被下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麦仲肥迫不及待地问道。

“阁老已经知道啦?是这样。您二位走后,朝里一直都很平静,一个月前宫里突然给我刑部下诏,要求腾出一间单独的牢房,不久就看到内卫把长孙太尉带了进去。原看守那处牢房的刑部人员全都换成了内卫。”崔义玄首先说道。

“此事似乎是由礼部尚书许敬宗一手操办的,但自打长孙太尉被关进牢房后就没再见敬宗去过。刚才我也在问义玄此事。哦,还有,陛下这段时间脾气也很不好,殿下和阁老这是准备觐见陛下吧?”王玄策补充道。

麦仲肥点头,“没说什么原因?”李恪问道。

“臣到是听闻一点,似乎和一件谋反案有关,陛下似乎也不予张扬此事,所以至今也没有明诏下发。

”崔义玄说道。

“又是谋反案?”李恪皱了一下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转头看向一脸若有所思的麦仲肥道“以长孙的为人与精明断不会参与到什么谋逆的事情中,恐怕另有隐情也说不定。”

“哎!这又何必呢?难道非要这般致其于死地才甘休吗?”麦仲肥背着手一脸无奈地说道。

“阁老仲肥你此言何意?”李恪等三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麦仲肥摇了摇头对王玄策与崔义玄说道“你等先回去吧。我与殿下去觑见的下。”

“我等告辞!”崔义玄与脸上似乎有些明悟的王玄策对李恪与麦仲肥拱手告别。

等两人走后,李恪试探地问道“是宫里那个的主意?”

麦仲肥点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