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说该是多大的荣耀与信任?这些人在羡慕麦仲肥的同时,也纷纷庆幸靠上麦仲肥这棵大树是自己多么明智的选择。

麦府内院里。李治与武后在麦仲肥与米婉华陪同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麦府内宅的陈设后,李治笑着对麦仲肥说“这里的布置虽有些异域请调,但却不如你碧云峰别院雅致。”

麦仲肥安排李治与武后坐在上首,他与米婉华在下手相陪,也笑着说“碧云峰那里是臣受先皇诏命闭门思过,闲极无聊时布置着消磨时光的。如今臣哪里还有那许多空闲时间?”

李治笑着说“联知道你很忙,却也不必与联诉苦。”

麦仲肥装出一副苦相道“臣哪里有诉苦?臣如此老实本分之人怎么可能诉苦?”

李治哈哈大笑着对武后说道“他老实本分吗?”

武后也凑趣地掩嘴笑道“妾身觉得不像!”

几人哈哈大笑起来。

侍女送上茶,一股清雅的香气袅袅升腾起来。

“嗯!好香的茶呀!”李治端起茶杯深深吸了一口茶杯上的热气后十分陶醉地说道。

“这是睦州送来的新茶,臣把一本书中所记载的焙花蕾与炒绿相拌的方法告诉了臣的二师兄,这茶就是按照那种方法制作出的第一批,陛下与娘娘尝尝可还入得了口?”这其实就是祟荷花茶。在隋代之前人们喝的茶都是煮茶。炒茶之法在隋代后期已经开始盛行于扬州一带,到唐时,江南的炒茶作坊已经到处都是。据说还是隋畅帝下扬州时隋烁帝杨广的发明创造,当时叫炒绿。至于杀荷花茶则是起于明、盛于清,十分适合重口味的北方人。

李治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在嘴里慢慢品完后说道。“这茶不错!以后就照此法制作,嗯”就作为贡品让张怀化每年向内府输送吧。”李治品完茶后依然感觉齿颊留香,很高兴地说道。

麦仲肥一听也是十分高兴,这样一来,睦州的茶叶算是有了名牌效应了。这对睦州的经济可是举足轻重啊。

“你二师兄那里做的很不错,睦州现在已经完全恢复过来了。吏部考功司给你二师兄的考功是优,再过一年等他任满,联也打算把他调回京城。没想到你二师兄不但精于天文历法。对地方治理上居然也有一套。该不会是你在背后相助吧?”

“这个。臣可不敢居功,睦州是他们自己弄出来的,和臣没一点关系。” 就在麦仲肥摆出一副关我屁事的样子的时候,李治话锋一转道“与你无关系?联可听说你的义子黄巢也在睦州任果毅都尉,并且重组了睦州军府。一个,是你师兄,另一个是你义子,你会不照顾他们?”

在另外一边与米婉华聊家常的武后这时也把脸转过来,嘴角上带着一丝笑意看着麦仲肥,她也很想听听麦仲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这里面可牵扯到任人唯亲的隐义。

麦仲肥又何尝没有听出来?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后很严肃地说道“陛下!臣听说过一段话:吾儿比吾强,要钱又如何?吾儿不如吾。有钱又如何?同理,如果他们不堪大任,我也不能照顾他们一辈子,脚下的路终归要自己走;如果他们可堪大任,又何必要我照顾?”

麦仲肥说完这段话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偷眼见李治与武后若有所思地缓缓点头。

麦仲肥放下茶杯接着说道“将他们送到战乱荼毒后的睦州确实是臣操办的,臣就是想看看他们自己有多大的就下您也知道,臣在少年时就只经身家豪富,即使他甘耐。臣也有能力养着他们。何况现在他们正在放手施为时,臣更没必要去照顾他们。所以臣没有照顾他们。”麦仲肥说的有一大半是事实。除了前期安排外,两人到任后,麦仲肥正在忙于宫廷夺权,确实无暇顾及到两人。

听完麦仲肥的话后,李治依然在沉思,只听武后有些感慨地说“麦相公却有古人之风,你这也算是内举不避亲了,正如麦相公所说,这两人却也算争气,没有辜负你的一片苦心

“嗯,媚娘所言甚是!仲肥的识人之明。还不仅于此,联已经接到了兵部转来的西北战报,贺鲁连战连败,已经溃窜至葱岭以西的双河一带,葱岭道行军总管席君买正带着镇北军追剿,贺鲁被擒指日可待。联问过李司空,如果由京城出兵,在这短短两个月时间内,绝对做不到如此迅速快捷,当初仲肥的提议由漠南、漠北出兵清剿西突厥,现在看来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难怪父皇曾对联说仲肥是他留给联的得力帮手。”李治一脸欣慰地看着麦仲肥说道。

“那是先皇谬赞。没有陛下的简拔支持。臣也就是个部落头人的角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