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2/4页)

苏定方指着远处一排低矮的木房说道。

“走,我们过去看看李恪打马朝苏定方指定的方向奔去,众人也打马跟随着奔去。

转过一大片礁岩后,另一番景象呈现在众人眼前。到处都是忙碌的水军官兵,沿岸边停靠的大小木质战船不计其数,唯一相同的是帆都已经落下,只剩下光秃秃的桅杆形成的一大片高低不同的森林。

麦仲肥掏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仔细观看这些海里停泊的木质船只。惊奇地发现,这些木船无一例外地都是单桅平底帆船。这些平底帜船,干舷低。梁拱大。尾部有长出梢。

其航部明显高于稍部,低平的船首便于下钴寄泊。船舷也很低,便于兵士摇桨,这和往来于肥州与蒲州之间的内河船只根本没什么区别。

麦仲肥一边观看一边自语出声道“怎么都是平底内河船?没见到尖底海船?。

“阁老,什么是尖底海船?自古以来船只的样子都是这样的。”苏定方指着海里的战船问道。

“当初我给你们画的风帆战舰的图样就是尖底海船呀,你们没看明白吗?”麦仲肥放下手中的望远镜问道。

“我没见到有尖底的痕迹呀?。苏定方从自己的鱼袋里取出一张很旧的纸展开看着说。

毒仲肥凑上去一看,正是当初自己那份“墨宝”只是画着的是船的侧面,从这个角度上看还真是看不出底的样子。

麦仲肥跳下马从地上摘下两片细长的草叶,合拢后说道“尖底船的船身样子就是这样的,因为是尖底。所以船体吃水深,抗击风浪的能力也就加强了,非常适合远航深海。我们现在所用的平底船在平静的海面上航行虽然很稳当,但因松乞水浅所以很容易在大风浪里扣翻

见苏定方若有所思地抿嘴点头后麦仲肥又指着自己的“墨宝。道。我们如今的平头平底船因为吃水浅船舷低矮,摇浆兵士坐于两舷,一旦遇到风浪船体颠簸,很容易造成兵士落水的结果。而尖底船因吃水深摇浆兵士皆坐于船体里面摇浆。即使遇到大风浪,也只是浆孔进水。兵士却不会掉进海里。”

听麦仲肥说完,李恪与苏定方一起看着麦仲肥那张“墨宝”频频点头。苏定方以恍然大悟的口吻说道“原来如此,难怪我看着从船身半中间伸出的船桨以为阁老笔误呢。原来是摇浆兵士皆坐于船体内部啊!”

接着挠挠头后说道“可是这样一来。兵士在接舷战时却不能马上进攻了。”

麦仲肥知道苏定方的思维还在传统的海战当中,便道“所以才会安装那么多火炮,在射程内敌船已经被炮弹打烂了,哪里还有接舷战?而且摇浆的不一定非要兵士,囚徒、战俘、奴隶这些战争产物皆可作为舰船动力。”指着图上的风帆又道“这里前、中、后三具主帆已经提供了一定的动力,再加上人工动力。你可以想想这船的速度会有多快。而且这种船型还有另外一大好处,就是船舷较高且成向外的斜面,即使发生接舷战,敌人如果不使用工具很难爬到甲板上来。”,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凹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32章大唐海军设想

发仲肥给苏定方讲解平底船与尖底船户间的利弊后突然必种顿悟的感觉。

中国作为古老而智慧的国度。创造出了无数的辉煌,但只有海军一直是国人心中的隐痛。尤其是在风帆时代,在东方这片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土地上中国不论是强盛还是衰弱。占地球面积百分之七十多的海洋上始终都没有中国海军的身影,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洋也只是坚持了七次后就销声匿迹。

麦仲肥以前仁直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人恋土惧海,频繁海禁造成的。现在看来这也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的造船技术走进了死胡同。之所以实行禁海就是因为中国制造的平底木帆船根本无法行驶进远海而不得已采用的自我保护措施。

作为最早掌握造船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延续着这种方头平底船模式。这种虽然耗费材料但制作工艺相应要简单一些的方头平底船在内河、内海上航行固然足够用,(在铁甲船没有出现之前),但这种平底船的远洋能力实在不敢恭维,也许祖先们并不是没有尝试过远洋。只是居高不下的海难最终冷却了祖先们探求海洋的雄心壮志。逐渐对大海产生了恐惧心理。

为了解决平底船吃水浅,难以抗击大风浪这个难题,夫明的永乐皇帝与中国这个浃殃大国唯一一个能称得上是航海家的三宝太监郑和不的不加大加长平底船的船身。用增加体积和重量的方法来增强船只的抗风浪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