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 (第2/4页)

恢复大明的粮食产量,赵岩再次让陈钟盛提出借款议案。

于是陈钟盛再次拿出了一个向登莱银行借款两千万两白银的水利修缮议案,这个议案与上次不同。

上次议案通过的一千万两,主要是用来治理黄淮、长江三条流域,主要用来修筑堤坝、加固大堤、清理河道。

而这次的两千万两,却是用来治理汉江平原和江淮平原的。

汉江平原是一个水网密布的地区,黄淮平原同样如此。不过汉江平原的水利之糟糕,赵岩看了都不禁眉头大皱。

相比之下,黄淮平原则要好上许多。

因此在黄淮平原的治理费用只有五百万两,在汉江平原与湖南地区投入一千万两,以对汉江平原进行治理。

另外五百万两,则用于修缮东南水利。

汉江和江淮两地,乃是大明最大的商品粮产地。

这两个地区的水利一旦修好,无论是旱涝,都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如此一来,农业生产就能够稳定,一旦农业生产稳定,社会也就会稳定。

议案若通过,内阁就往水利上砸了三千万两。

这三千万两还是欠款,借款对象就是登莱银行,这次借款依旧是无息。内阁刚收到抄没晋商所得的600万两则先留在国库之中。

既然是无息借款,那些在野党也乐意通过。

内阁当中的三个主要党派,两个都是赵岩所控制的,还有一个是保皇党,然而这次保皇党却爆发出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他们强烈反对这个议案的通过,认为这些水利工程交给山东的工程队去做,是给赵岩送银子。

保皇党提出,这些工程费应该交给各地官员,再由官员组织人员修缮水利。

结果保皇党被无情的否决。

议案在大部分通过的情况下顺利通过。

第二天,《皇家日报》即爆出一条新闻,新闻称赵岩是伪立宪,实窃权。这条新闻中详细介绍了内阁的现状,并采访了许多保皇党和在野党官员。

这些接受采访的官员都表示,内阁处于赵岩的控制之中。

而这次通过的借款议案,实际上是赵岩以修水利的名义,是在贪污国家财政的手段,因为这些借来的工程款,将交给山东的工程队,而这些工程队又是赵岩的。

逻辑很通顺。

掌握舆论工具的崇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给赵岩抹黑,在杨嗣昌的策划下,就搞出了这一出。

赵岩在山东看得郁闷,天地良心啊自己可是一分银子都没贪。

同样感到很愤怒的还有媛儿和颜玉瑶,竟敢在报纸上污蔑她们夫君,怎么饶恕于是便提笔抨击之,不过被赵岩喊停了。

新闻部有专业的枪手,哪里需要她们亲自动手。

不过这事情赵岩也必须出面发言,于是便口述了一段话登上报纸。赵岩坦然承认对内阁拥有较高的控制权,之所以如此,乃因民主于大明尚无生存之土壤,但他正努力发展教育,以促还政于民。

就贪污一事,赵岩则是抨击朝廷官员贪腐。

很快,《大明日报》也对《皇家日报》进行了反击。

《皇家日报》抨击赵岩意在贪污国库,《大明日报》则抨击朝廷贪腐。

出两张报纸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双方的不信任性,天下士子不出几日便被两张报纸上的互相攻伐而被完全吸引在了其中,转而加入攻伐的行列。

然而双方的攻伐进行了仅仅半个月,赵岩就全面占据了上风。

赵岩手行有专门的枪手队,而杨嗣昌则是没有任何专业枪手,以至于让杨嗣昌难于招架。

同时赵岩有他拿得出手的东西,而崇祯没有。

战功上,赵岩南征北战,剿流贼,平建虏,灭朝鲜,败日本,征蒙古,还收复了台湾,在北美洲打下了一片广袤的殖民地。

而在行政上,赵岩的反腐力度是最高的,刚把一群贪官剥了皮,。

同时赵岩从崇祯六年开始便不断的在赈灾安民,而到今年,大明各地的赈灾几乎都是赵岩所主持开展的。

在个人品格上,赵岩也有着与崇祯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节约,赵岩一不造宫殿,二没多少奴仆,三不铺张浪费。

但赵岩还有超越崇祯的品德,如爱民、激进。

赵岩的爱民那是出了名的,只要来过山东之人,便能知道赵岩对百姓的管理是爱到什么程度,山东官员在百姓面前只是奴仆而已,同时山东没有徭役,没有乱七八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