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既然形势如此大好,为何赵岩不如实上报朝廷?”颜继祖纳闷的问道,颜玉瑶思索了片刻,说道:“可能赵岩是怕功高震主吧!”

“他此刻已经是功高震主了。”颜继祖断言道,“若是一般的武将能如此善战,圣上自然欢喜。只是赵岩自己会赚银子,而且自从无视海禁后,更是日进金斗,富可敌国。一个不能掌控的武人,手上又皆是虎狼之师,圣上岂能不加以防备?也非是圣上薄情寡义,这乃是人之常情。去年赵岩和洪承畴闹到朝廷,圣上偏袒的是谁?不过赵岩恐非束手就擒之辈,如此厉兵秣马,定然步入岳飞、戚继光的后尘。”

“以女儿在赵家堡所见,赵岩为人坦荡正气,就算到了那一天,也必能优待大明皇室。”颜玉瑶说道。

“以后的事情谁又能知道呢!你这话家里说说还可以,在外面可千万不能说。”颜继祖有些惆怅的道。

“这个女儿自然懂得。”颜玉瑶点头道。

“若不是怕功高震主,那又如何不将辽东形势如实上报?只要山东军与辽西官兵配合,一举拿下辽东恐怕也不是难事。”颜继祖费解的想着。

“爹爹,会不会是他要乘机占据辽东?”颜玉瑶突然想到了什么,对颜继祖说道。

“嗯!”颜继祖思索了片刻,点头道:“应该就是如此,只要赵岩吞下辽东,那就不缺什么地了,他又喜欢招募百姓屯垦,这辽东却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颜玉瑶补充道:“若是与辽西官兵配合一举攻下辽东,朝廷必然派人接管,到时候就复杂得多了,赵岩想要吞下辽东却是不是如此简单的事情。”

“你看这捷报,该如何呈报?”颜继祖拿出已经润过笔的奏章递给颜玉瑶,颜玉瑶打开看了一会,说道:“赵岩如何写的,我们就如何上报。”

“那便让人发往京师。”颜继祖点了点头,马上让人将皮岛和镇江的大捷传了出去。

紫禁城,此时已是开春,皇宫的花园内一片花海,显得无比的美丽,崇祯漫步在花园内,看着那蜜蜂在花丛中嗡嗡飞舞,气色颇为难看。

如今已是开春,剿贼进展得却是很不顺利。高迎祥突入山西,李自成退走甘肃,张献忠突入湖广,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好在从河曲县突入山西的高迎祥很快被卢象升拈到了豫西,毕竟卢象升坐镇宣大,高迎祥想不败那是不可能的。

卢象升的天雄军自有了赵岩调拨过去的火枪、火炮、板甲等利器,加之又用山东军的教官训练军伍,战力大幅度提升。一开始高迎祥所部还以为是赵杀星的登莱军,高迎祥的那群乌合之众被卢象升的天雄军杀得一触即溃。

可惜卢象升手上的关宁骑兵被崇祯调给洪承畴了,缺少骑兵的天雄军未能完全歼灭高迎祥所部,被高迎祥逃到了河北,那里就不属于卢象升的作战范围了,从宣大一路赶到河南,天雄军后勤补给的压力很大。

再加上剿贼的事情是由洪承畴督办,而卢象升防守的是宣大,所以卢象升最到河南边界就撤回了宣大。

高迎祥跑到豫西,洪承畴考虑过一旦流贼窜入豫西的情况,所以在豫西布置了四万多官兵,虽然这些官兵不敢与流贼作战,但守城的本事还是有的。这导致豫西的防守比较严密,加上贫民大多被赵岩忽悠到山东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高。高迎祥花了很大的力气攻陷了几个镇子,也没裹挟到多少人。

而张献忠在湖广的情况就好了许多,湖广这是一个土地兼并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各个藩王在湖广的地多得要命,湖广超过七成的土地都在藩王手里,这里的贫民也多。

张献忠带着残部跑到湖广,立刻形成烽火燎原之势,此时的湖广没了卢象升的坐镇,官兵虽多,却大多不堪一击。

崇祯扔下的几百万两,在官兵战斗力的改善方面连个影都没见着,唯一的成效便是没有官兵因为缺饷而叛乱投贼。

张献忠在湖广迅速壮大,高迎祥在豫西听闻此境况,也直接扑向了湖广。高迎祥与张献忠二人合兵而战,在湖广连克七城。

崇祯震怒无比,责令洪承畴立即进剿。洪承畴此时却是遇到了麻烦,关宁骑兵在卢象升手里服服帖帖的,可到了洪承畴手里却是极不听话,连续违反命令,导致洪承畴的围剿计划几次受挫。

除了他原先所带的两万人,加上孙传庭的两万人还算能用外,其余各路官兵鱼龙混杂,上了战场什么乱子都可能弄出来。

受到崇祯责问的洪承畴,连忙抽调半数官兵出陕,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