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1/4页)

“我已经递交了国书。要求大清国给我一个答复。”大使继续说道,“我看了看当年的消息,说是石达开几个人是突破了政府军的围困,逃到了缅甸,又逃到了印度。当然,赫德先生,这个只是官面上的说法,我当然不会全部相信,要不是那个荣禄将军是个废物,要不就是中国人想着反正拦不住,顺便就把这些乱贼赶出疆土,去祸害别的地方,”大使霍华德先生苦笑,“印度总督已经发了好几次电报到我这里了。”

赫德微笑,“大使先生说的两样都可能是存在的,政治上的事情,国家上的事情,远远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拨开迷雾,耐心细致地去查明,”赫德吐了口烟,烟雾之中他的表情难以琢磨,“大使先生,我提供一个小道消息,是的,是小道消息,是我的手下在街上听来的,听说,是恭亲王放他们走的。”

那个大使一脸惊讶,“怎么会这样?要知道这些人可是最重要的叛贼!如今在英国国内,为首的三个人每个人的人头起码能从内阁抠出一个伯爵的爵位出来,恭亲王也可以再得到皇帝和皇太后的赏识,怎么可能会这样放走!”大使的脑子毕竟是不笨,转了几转,腾的站了起来,“是放走来对付我们英国的!?!?!?”

。。。

太后闷闷不乐,御前会议,也不多说话,所以就让恭亲王先禀告,“英国大使出具了国书,就针对石达开等人在印度建国一事,对我们提出了抗议。”

“什么抗议?”慈禧懒洋洋得说道。

“抗议我们剿匪不力,让石达开等人逃走。”

慈禧冷哼一声,“他要抗议,那咱们就承认错误得了,”太后用手托着下巴,“就说剿匪不力,咱们虚心接受他的意见。”

“是,军机处几个人商议了一番,准备答复他们,而且愿意在云南等地部署重兵,封锁边境,防止石逆再度攻入中国,”恭亲王似笑非笑,“并且严令禁止茶马古道的商人向石逆等人出售物资。”

“这样做就是极好,”慈禧太后满意得点头,“总不能让英国人寻出咱们的什么错处来,”太后想起了一件事,眉头微皱,“听说现在有人在街面上说,石达开是咱们放走的?说是驱虎吞狼、祸水东引之策?”

恭亲王看了下文祥,文祥直起身子,回道:“是有这么个说法,也不知道是那里流出去的。”

“哼,这勤政殿是漏的和草屋一样,四处透风,”太后很是不愉,“什么事儿外头都知道!”

“太后息怒。”

太后翻了翻英国大使的国书,“议政王和英国大使谈的时候,再告诉他,中国武器装备实在是不够多,也不够好,迫切需要英国政府的支持,我们会花钱买的,请他把我们的意愿转告国内,请英国政府把他们最先进的武器都卖给我们,让我们能够好好平叛。”(未完待续。)

ps: 月票,继续求月票。

六、英国大使(三)

恭亲王应下,皇帝听着颇为有趣,这些事儿可比那些令人头疼的八股文有意思多了,他对总理衙门的事儿也有了一个难以说明的认识,“还有一件事,”慈禧太后似笑非笑,“昨个有人上了折子,说是这么每年花这么多银元出去买外国的火枪军舰,只是为了花钱买平安,类似两宋城下之盟,这话的意思可真够可以的啊,不就说咱们是割地求和的卖国贼了吗?!”

同治皇帝一脸尴尬,不由自主得摸了摸鼻子,这些话,除了自己的那些师傅,是没人敢这样做的,有人就算敢这么样做,他的位置也不到,“军机处的大臣在这里,皇帝也在这里,有些事儿我明说无妨,如今看来,洋人的技术确实厉害,咱们不能抵挡,就像旧年那样,只要堵住金陵,又围住大沽口,这漕运还运的出来?咱们不得都要饿死?如今之计,不可和英法等国轻开战端,那些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书生们,于国何用?乱开战端,到时候收拾烂摊子的还是咱们!我在这里说句大实话,若是能像北宋一般,每年百万岁币送出去,能换的平安,也是大幸!再者,咱们可不是白送的,那些西洋军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可也别一个劲都靠着洋人,忘了自己的身份,”慈禧太后继续说道,略显严厉的声音在勤政殿里回响,“若是以为一味的给洋人钱,和洋人做生意,咱们就不会再和洋人打仗了,这样的清秋大梦,我劝各位臣工趁早醒醒,要知道如今的鸦片还源源不断得涌进国内,他们若是想着能和咱们正经做生意,还能这样?”

“只要咱们还是如今这样弱,咱们永远逃不了被打的局面!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