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2/4页)

院其实也并没起太大作用。

张叔夜和蔡京也是政敌,但他在地方任职多年,也一手创办过这些场所,知道这些场所对百姓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大梁免去百姓所有徭役和赋税,官府要用工也得出钱雇佣,不怕地方官因此扰害百姓,大梁对贪腐又查得紧。因此张叔夜出仕后,便想借着大梁的铁血,恢复这些救济场所。

户部尚书蒋敬出列奏道:“京东、河北刚刚铺开,两路每曰用钱不下千贯,臣以为还是完善两地制度后,再推进此事为好。”

张叔夜却是力主此事,马上道:“陕西经历一场战火,孤寡伤病百姓必多,其他路或可暂缓,陕西路却是刻不容缓,否则恐有百姓倒毙于路。”

晁盖皱眉道:“朕不是下令陕西州府救济逃难百姓了吗?”

张叔夜恭声道:“各州府救济百姓也只是临时之举,而且一旦太子击退西夏,多数逃难百姓也便会回乡,到时京兆府等地的逃难百姓就会大量减少,地方官员也不可能长期维持此事。只有各州府全部设立三院一园才是长久之计。”

蒋敬也不是不知此事的好处,只是他掌管了户部,不得不全盘考虑,道:“参政所言不错,只是陕西平定后,朝廷便要担负起六路的军俸。前几年陕西六路的军费支出都在两千多万贯,我朝免去徭役之后,这个数字还要加大不少。没了役丁,各地衙门支出也是大增。再把三院一园铺开,恐怕光是陕西、甘肃、青海、河北、京东、京畿六路全年的支出就要超过四千万贯了。不消一年,国库便告罄了。”

张叔夜皱眉道:“我朝军力强盛,西军也可比照京东、河北削减兵力,当可大幅减少军费支出。”

蒋敬摇头道:“兵事须问太子和诸位将军,我等却是插手不得。”

大梁文武分治,便是宰相也无权过问兵事,兵事只由皇帝和武官商议,太监更是被限死在宫中,不得封官,更不准参政、问兵。。

张叔夜也是文武双全,但是因为太子掌管兵事,他又觉得太子武断,因此选了文官,也没问兵的资格。

张叔夜虽然觉得武将权利过大,但是太子主管兵事,晁盖也不希望大梁文臣掣肘武将,朝中官员更是没人敢出声,他一人也是独力难支。

既然无法节流,那便开源,如果朝廷赋税多了,自然也就可以推行三院一园了。

想及此,张叔夜道:“朝廷禁止了官员从商,商税该有不小的增长吧?”

大梁商税延续了宋朝的制度,驻税百分之三,行税百分之二。驻税是对坐贾征收,行税则是运输途中,关卡征收。

蒋敬道:“虽然少了官员夹带货物,却也减少了重复征税。宋朝商人路过一州,便可能会被征收数次行税。但是我朝一州只能收一次行税,因此商税恐怕也不会有明显的增长。”

晁盖道:“商税能有多少?”

蒋敬道:“赵佶当政时商税也不过一千万贯,我朝疆土还没有宋朝一半,而且江南才是赋税重地,恐怕只有二、三百万贯。”

晁盖皱眉道:“先前不是说宋朝赋税中商税过半吗?怎么又变成一千万贯了?”

蒋敬解释道:“商税还有榷税,朝廷专卖的盐、酒、茶、香、矾,加上这些榷税确实可以过半。但是解盐被田虎控制,海盐和茶都在江南,榷税便少了大半。”

赵明诚摇头道:“两税历来都是大头,历朝盛世也无法免去农税,太子这一提议恐怕有些激进了。”

吴用也点头道:“免去所有徭役也让朝廷支出大增,如今我朝农户却是最快活,没有农税,不用服徭役。”

蒋敬想起晁勇的话,无奈道:“商税其实便是向所有人征的税,商人交了税,自然还会把成本摊到百姓头上去,也不能说农户全无负担。太子说了,朝廷便是最大的商人,还是专卖,如果这样都无法保持财政平衡的话,那户部便该全部换成商人。”

张叔夜不满道:“太子神力无敌,战无不胜,执掌兵事。但这政事就不擅长了,盐、酒、茶百姓也就是用那么多,他还能让百姓多吃一些或者卖出天价来不成?”

这次吴用却是没有附和张叔夜了,摇头道:“由皇家票号来看,或许太子真能点石成金。”

蒋敬却是忘不了晁勇的提携,闻言点头道:“若不是太子仁慈,把皇家票号利息定成月息一分,皇家票号一旦全面铺开,一年收入估计得有几千万贯。便是这一分利,一旦铺开以后,恐怕一年也能赚千万贯。”

吴用摇头道:“太子这一下却是把天下富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