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舜笪�槿酢9���36年,甘延寿、陈汤等人攻郅支,破郅支城(中亚塔拉斯河畔的江布尔),杀单于。

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部与南匈奴兵联合大破北匈奴,降者二十余万人。两位汉将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

尽管汉代几百年来与匈奴作战战绩辉煌,但也十分吃力,直到汉王朝灭亡,匈奴的边患也没有结束。

几百年后,罗马帝国也饱受匈奴人的困扰。匈奴王阿提拉被惊呼为“上帝之鞭”,抽向正被蛮族不断侵袭、走向衰败的罗马帝国。

公元451年9月20日,在法国东北部的沙隆,爆发了欧洲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战。会战的一方是风雨飘摇的罗马联军,而另一方是阿提拉领导的匈奴联军。双方在这次会战中总共投入超过100万的兵力,虽然战斗只持续了一天,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有16万人在这一天的战斗中丧生。会战以匈奴军队的败退为结局。两年后,阿提拉在迎娶一位日耳曼族新娘时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众人进入新房,发现阿提拉血管爆裂,已倒在血泊中气绝身亡。

创造高度文明的东西两强——长安和罗马,没有机会正面接触,谁的军力更强大,无法给出一个定论。

但是一个有趣的历史细节,可以为人们观察、判断两强风貌提供一个佐证:

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部将甘英出使大秦(罗马),至安息(今伊朗一带)西界,望大海而还。

而在公元166年,大秦王(罗马皇帝)安敦遣使至汉。(见《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版)

当时的汉帝国没有重视罗马使者的来访,对于西方信息的了解也十分匮乏,千百年来,长安帝国的民众及其后裔,对西方的了解几乎为零;相反,马可?波罗的游记、马嘎尔尼的报告却不断地将中华大地的消息输送到各个时期西方列强的视听中。

长安帝国的英雄班超曾经说过:“明智的人能够看出还没有露出苗头的事物。”见微知著,一叶知秋,长安、罗马,两个世界虽不曾直接发生碰撞,但其精神的高下,我们还是能推理出一二来。

中国历史的谎言与真相:罗马与长安 不同的权力模式和文化遗产

在罗马帝国衰亡后一千年,法皇拿破仑率大军攻下罗马。尽管罗马城已经破败,但在拿破仑看来,攻克罗马具有象征意义。画像上的拿破仑戴着罗马式的月桂冠,仿佛罗马的威权正由他继承一样。

对罗马着迷的不止拿破仑一人。在俄国,受拜占庭影响的统治者将自己命名为凯撒(沙皇),仿佛罗马帝国转世还魂到了斯拉夫人身上似的。

拿破仑说:“罗马的故事就是全世界的故事。”拿破仑的全世界可能不包括东方。他们的视角几乎都围绕着西方的历史,围绕着罗马帝国转动。

而在拿破仑攻占罗马前的几十年,在大西洋彼岸,有群智慧勇敢的人,正在为一个新兴的国家设计政治制度。这群人饱读拉丁文学,熟知罗马历史,力图从罗马的衰亡及后续乱像中寻求历史教训——他们设计的民主体制,他们的权力制衡体系,他们对自由的信仰,使这个国家立国两百多年来一直繁荣向上,并成为当今的超级强权,这个“新罗马帝国”就是美国。(参见纪录片《罗马的荣耀》)

罗马,在权力模式和制度设计上,在文化、信仰和风俗上,究竟与长安帝国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呢?

孟德斯鸠说,“我们总离不开罗马人。今天我们在他们的首都也还是要离开新的宫殿去寻找废墟颓垣;就像骋目于万紫千红的草原的双眼,总爱看看岩石和山陵。”

罗马,首先在财产权上,比起长安,相对有保障。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甚至,“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以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论法的精神》第6章)“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论法的精神》第5章)

534年,罗马法典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读者可以从这里节选的一些条文中领略到罗马法的博大精深: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