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事,人是岗位,事是流程,岗位和流程的标准不具体,事情无法做好。

第二,考核标准不一致。最基层的考核非常到位,但对管理者的考核就不是很到位。上司和员工的考核标准不一样,只让员工做到位,管理者自己常常例外。

第三,没有例会制度。由于没有例会制度,企业问题不容易暴露,不容易及时发现,更谈不到及时改正。

第四,没有第二责任人。当管理者外出时,应当委托其他人来处理该岗位应承担的工作,管理者虽不在,但是他的岗位还是要继续起作用的。

第五,文件表述复杂。中国有个成语“对牛弹琴”,常用来比喻听者无知。实际上牛是可以懂琴的,母牛在琴声的刺激下产奶量会提高,但乱弹琴只能是噪音,牛也听不懂啊。

第六,不做推演。有些文件没有经过推理和演绎,放到实际工作中没办法执行下去。

第七,成册颁布大量的文件。文件一多,不仅员工无法消化,就是管理者自己也常常是顾此失彼。

第八,对下级上传的资讯不重视。管理者忽视下属递交的方案、报告和请示,表现出轻率的态度,导致下属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管理者下达的指示。

第九,越级指挥。一个成熟的企业都有自己做事的流程、次序和基本的方法。越级指挥会破坏企业的管理规则。我们常常强调:上级可以越级调查,但不可以越级指挥;下级可以越级投诉,但不可以越级汇报。

第十,习惯做批示。管理者批示文件本身没有错,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通过批示的方式解决,这些行为是管理者的随意性或自我认识不足造成的。管理者的权力应当是分配的权力和监督的权力。

上述现象属于企业未做好细节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审视这些现象,在工作中尽量避免。

(根据河南新乡公开课现场提问记录整理)问题2:同样是在中国,是中国人在做事,为何在麦当劳就能够注重细节,到底是素质和精神在起作用,还是管理规则的细化在起作用?

答:这个问题很深刻。在麦当劳,中国员工同样也可以做好细节,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麦当劳的管理规则已经全部规范化了。麦当劳有三本手册:一本产品手册,一本服务手册,一本管理手册。所有的管理都按标准提出来,比如:洗手规定要用温水来洗,用麦当劳提供的专用洗手液,洗完手只能晾干或烘干。在麦当劳不用你思考事情该怎么做,只存在一个训练问题,它拥有极强的复制能力,人们只需按照它的标准去复制自己的行为。

第二是麦当劳非常重视员工训练。麦当劳的新员工训练一般都在四个月以上,不像我们国内企业的训练,一两个星期就可以上岗了。没有经过训练,怎么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呢?社会人才不等于企业人才,他可能是个人才,但不等于是你的企业人才。要想使他成为你企业的人才,就要把你的企业标准明确地教给他。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要把新的员工,包括老总在内,都应该看成是倒空了的,即认为他什么都不知道,按照你的标准去训练他。而且,每个人不只是在技能上提高,在思想境界上也要同步。所以关于麦当劳的细节问题既是方法层面的问题,也是思想境界的问题,这都是可以通过行为的训练来调整的。

。 想看书来

问答录:对话汪中求(2)

比如,在坐的各位可能有研究孔子的学者,孔子当年推广他的儒家思想不是靠教条,不是光编订几本书就完了的,他当时做得更多的是用礼的方式来引导别人,他把他所推崇的文化设计成详细的礼的程序。他通过这个程序来调整人们的思想,所以,孔子当年最大的发明是克制自己复制周礼。我认为这是孔子在学术推广上的一个发明,即通过行为的设计和训练推广来改变人们的思想状态。

(根据在楚天广播电台“名家讲坛”上的提问记录整理)问题3: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50岁。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10年后仅剩4%。日本存活10年的企业比例亦为18�3%。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岁,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2�9岁。您认为中国企业短命是否与忽视细节有关系呢?

答:企业的寿命短当然不全是细节的问题,但是肯定与细节有关。从深层次来说,我们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没有想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如果认真去调查,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