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 (第1/4页)

李佐国的亲兵在距离城门一百米处一起停马,李佐国单骑向前来到了城门口,李佐国甩蹬下马,上前几步扶住了正要下拜行礼的李跃行:“定西侯免礼。”

李跃行站直了身体,看着李佐国刚毅的面庞,脸上的笑意收都收不住,李佐国感觉得出,堂叔是真的为自己感到高兴,李佐国放开扶住李跃行的手臂,退后两步对李跃行躬身一礼:“大郎给堂叔问安了,母亲十分关心堂叔,问堂叔什么时候愿意到龟兹小住几天?”(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 动中有静

李佐国开始巡视安西的时候,逃至襄阳的李亨没有奉诏回到巴蜀,逃至成都府的李隆基本想让李亨回蜀中相聚,被李亨所拒,李亨发檄天下称:“父皇稳居蜀中,今天下崩坏,有安西李佐国,范阳安禄山两贼作乱,大唐北地尽失,关中失陷,长安破灭,东都被占,亨自父皇亲封监国,却陷城失地,如今当聚天下兵马誓死与贼厮杀,但求能收回大唐失地,故不敢到蜀中尽孝,如北上不能胜,则当北向而亡…”

意思就是我现在不去蜀中,就在荆州招兵买马,要和李佐国跟安禄山决一死战,因为李亨身边聚集了一众文武,不少爱国之士也向李亨身边集中,南边的三道节度使也都表示支持李亨的行为,都做出反应,贡献兵力粮草,集中向襄阳运送,大唐的希望仿佛就在李亨身上,对于李隆基的不战而逃,不少大臣口中不说,但是心中却是不无怨言。

李亨这时候正是一个标杆,所以现在李亨也有底气不去听从李隆基的吩咐,李亨在襄阳开始接受黔中道、江南西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四道的军队和物资,看到还有那么多大唐的节度使支持,李亨似乎又恢复了几分精气神,开始雄心勃勃的准备来年夺回长安和洛阳做准备了。

襄阳北部码头,这时顺江而来的船只源源不断,一排排的士兵正在从船上下来,不过身上的衣服显得非常的杂乱,并不是唐军的军府。不少下船的士兵根本没有武器,身上穿的也不过是平民服色,没有一点军人的样子。不少人脸上只有茫然和恐惧,看来这些士兵的来源是有问题的。

李亨脸色极度难看的看着这些从江南来的“精兵”,转头对站在身后尉迟长龚说道:“这就是刘节度使派来的所谓的江南道的精兵五万?这完全都是一些农夫,那里是什么精兵。”

尉迟长龚满脸苦笑,这几日兵是来了不少,总数已经达到了八万,黔中道和淮南道送来的完全就不是什么兵。全部是农夫,只有少量统兵将领手下的亲兵还算合格,但是数量少得可怜。还有的就是所谓的民间义士了,这些民间的豪强难得有一个将自己推荐给大唐太子的机会,带着庄客家丁就来投军了,在尉迟长龚看来这些人就是乌合之众。在李佐国的安西军面前就是个笑话。

好不容易等到江南的刘正送来了五万精兵。李亨正在为前面的农夫们伤脑筋,这时一听刘正的五万精兵来了,就兴致勃勃的跑来迎接,那只一看这兵员的素质,就如同被打了当头一棒,什么精兵,只怕是才放下锄头的农夫。

码头上一艘巨大的战船靠岸了,跳板搭起之后下来了三十几名身穿铠甲的军将。在码头上问了站岗的士兵之后就直奔李亨所在之处而来,到了李亨不远处。这几十还像军人的汉子跪拜李亨,口称江南道府兵前来太子麾下听用。

李亨满脸都是不爽,鼻子里发出声音问道:“刘正不是说五万精兵吗?我怎么看到的全是农夫?这是怎么回事?”

那几十军将面面相觑,李亨这话说的是刘正,但是这些在刘正手下的军将怎么好贸然回答?隔了不久当头的一名将领说道:“太子殿下,这些却是江南道的府兵,只不过这几十年江南没有战事,所以本来是府兵自备的铠甲武器基本上都没有了,因战事紧急,所以召集了之后刘节度使就让他们马上上船出发了,说是太子这边会解决铠甲武器的,末将这里有府兵名册,太子可派人清点,绝对没有差错。”

李亨鼻子都气歪了,这算什么?武器铠甲找自己解决?自己的一万多从长安逃出来的禁军都还缺少武器铠甲,大唐和平已久,就算是有战事也是在遥远的北方和西北,南边的这些道府兵制度形同虚设,不但没有了武备,可能连每年的训练都没有了,这样的士兵怎么可能派上用场?

还要李亨管饭,虽说三道送来的粮草不少,但是这十几万人的粮草可不是小数,李亨想想就觉得头疼,还来年反攻长安,明年能够将这些农夫训练得能够走直线就不错了,李亨心中只觉得一股邪火从下面直冲头顶。

李亨直接打马转身就走,丢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