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页)

。长征4号是全部采用常规液体推进剂的三级大型运载火箭,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代气象卫星风云1号坐着长征4号,成功进入轨道。

1990年7月,一种新型大推力的长征2号捆绑火箭首飞告捷。它是一种采用捆绑技术的两级火箭,第一级在芯级周围捆绑4个液体助推火箭,第二级为一个芯级火箭。这枚火箭成功地为澳大利亚发射了两颗通信卫星,这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攀登上一个新的高峰。

1994年2月8日,中国目前高轨道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火箭首飞成功,把实践4号科学探测卫星和夸父1号模拟星送上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随着2003年北斗一号导航试验卫星的发射升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至今已进行了第70次发射,发射成功率达到了90%,总体技术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可以满足从小到大、从低轨到高轨道各种卫星发射的需要,甚至还能进行载人飞船及小型空间站的发射,充分展示了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自1970年首次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以来,长征运载火箭共把52颗不同类型的国产卫星、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和4艘“神舟”号飞船送入了太空。

长征系列火箭主要型号基本参数列表

火箭名称全长起飞重量1起飞推力2首发时间

长征1号米吨104吨1970

长征2号32米190吨280吨1974

长征1号丁28米80吨112吨1975

长征2号丙35米191吨284吨1975

长征3号米202吨284吨1984

长征4号米249吨300吨1988

长征2号捆50米461吨600吨1990

长征3号甲52米240吨300吨1994

长征3号乙米426吨600吨1995

1。火箭起飞时所承载的总重量。2。火箭为克服自身重力,并为产生起飞所需加速度,所施加的推力。

中国火箭腾飞之地

1988年9月7日,由于长征4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初露锋芒。这座最新披露的发射基地隶属于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于一九六七年一月建成投入使用,坐落在山西省西北部的塞上高原,发射阵地群山环抱,地势高峻,海拔一千五百米左右,有独特的地理条件,适宜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能满足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的卫星发射需要。发射中心内拥有配套完善、性能可靠的发射测试设施,拥有现代化的高精度测量、控制系统及通信、气象保障系统,能够承揽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该中心迄今共进行了十四次卫星发射,共成功发射二十四颗卫星

这座新兴航天城,与酒泉,西昌两座航天中心一起,形成了中国火箭腾飞之地的崭新格局。(酒泉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前面已有介绍,参见世界十大发射场)。1999年10月曾有报道中国拟在海南三亚建立一个新的卫星发射中心,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么在中国的版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到4个亮点。

中国航天事业回顾:卫星系列

中国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在1965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为球形多面体、直径1米,四周装有4根杆状天线。卫星总重173千克,包括结构、温控、能源、东方红乐曲播放装置、姿态测量等分系统。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近地轨道,其轨道倾角为,运行周期为114分钟。

继东方红1号之后,由上海航天局研制的实践系列科学卫星纷纷登场。实践1号的外形与东方红1号基本相同,差别在于72面球形多面体上,有28面贴有太阳电池,重约225千克。实践1号在东方红1号的基础上增加了太阳能供电系统、能自主控制工作温度的无源主动温度控制系统、与地面之间传输数据的长期遥测系统,及宇宙线计、X射线计、磁场强度计量等8个空间技术试验及探测项目。1971年3月3日,实践1号科学试验卫星由长征1号火箭发射升空,进入近地轨道。它十分长寿,在轨道上运行了8年多,向地面发回了大量科学探测和试验数据。

中国发射的几种应用卫星,如风云1号气象卫星等,由于对近地空间物理环境认识不够,导致卫星的应用寿命没有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