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书。到中研院后,经济委员会给他每月200元津贴,他均分给3位助理,令各做一件事。生命最后一个月,他到湖南考察煤矿,老友朱经农怕长沙旅馆不清静,在省招待所为他订了房间。他谢绝:“我此次来湘,领有公家的旅费,不应该再打扰地方政府。”接待的人再三相劝,他只同意暂住一夜,次日便迁入客栈。他历来把个人的私生活看做是政治生活的修养。

“一个人没有良师益友,如何能成通人?”丁文江如是说。因此他的朋友很多,胡适、傅斯年、任鸿隽等,大家都喜欢称他“丁大哥”;而丁文江却戏称梁启超为“小孩子”。丁文江自与梁启超结伴游欧后友谊日深。他劝梁专心学术研究,每遇政客、朋友邀梁出山时,丁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梁住院时,丁文江“调护周至”。梁逝世,丁文江送的挽联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丁又向友人募捐,为梁造像。拟为梁编年谱(未竟),后由翁文灏接手编就。

“爱憎能作青白眼,妩媚不嫌虬怒须。捧出心肝待朋友,如此*一代无?”这是胡适纪念丁文江的一首诗。丁文江待友之诚胡适的感受是最深的。尽管在政治见解上他们有分歧,甚而对立。在政治问题上丁曾告诫友人“不要上胡适的当”(不谈政治),胡适在巴黎多次对傅斯年说将来要“杀”丁文江。但他们却相互尊重、关爱。丁文江不喝酒,某次见胡适醉了,真心相劝,还从《尝试集》中挑出几句戒酒的诗,请梁任公书在扇子上送胡适。胡适患病岁月,经济不裕,居住条件不好,丁文江逼他搬家,为他看房子,胡适嫌房子贵,丁表示他每月代垫10元。1934年翁文灏在浙江出车祸时,丁文江正卧病协和医院,他从报上获悉后,马上下床要去杭州探视,后被医生强阻。当时大家以为翁文灏无救,翁家境又贫寒,丁文江在病床上着手翁的后事安排,并做好收养翁的幼子翁心钧的准备。丁文江的得意门生赵亚曾在云南考察地质时被土匪杀害,丁悲痛欲绝,打电报给云南王龙云,请他派地方官将赵的遗体运到重庆,自己赶往重庆将赵的遗体运回南京,又牵头为其遗孤赵松彦征募抚恤金。丁调到南京后,怕赵松彦少人管教,执意让他转学来南京,留在自己身边,督促功课。暑假,丁与夫人外出避暑,也把赵松彦带上,视如己出。丁文江不居功。1912年章鸿钊在南京曾设计一个地质研究所,并未实施。1913年丁文江在北京开办了地质研究所后,却拱手让章鸿钊去承办。他怕章不肯去,自己悄悄地离京到云南去考察地质。章感慨丁“这是何等雅量!”1923年,李济留美归来拜见丁文江,丁鼓励他做研究工作。时河南郑县出土过一批铜器,丁文江希望李济去做发掘工作,并筹200元资助。丁文江恋旧,感恩知报。他常怀念恩师龙璋先生,1935年岁末,他到长沙公干,第一件事就是去凭吊龙璋先生纪念亭,并作诗缅怀。傅斯年说:“他对于好朋友之态度,恰如他对于他的家人、妻与兄弟,即凡是朋友的事,他都操心着并且操心到极紧张极细微的地方,有时比他那一位朋友自己操心还要多。”正因他捧着心肝待朋友,当他有难处时朋友们也都解囊相助。 1927年初,丁文江生活处于低谷,且面临遭新政府通缉之危,平时积累的3000元薪水,也被族人索去,真正的“两袖清风”。就在此时,杨树诚(一个曾得到丁文江恩惠的人)通过丁的学生刘季辰给丁写信,恳请丁能接受他致赠的5000元。丁文江感激杨某,特别感激他对自己不苟受的理解。丁接受了这笔赠款,但表示“待日后宽裕时再奉还”。关于这笔5000元捐赠后来有许多种版本,说法不一,但这段佳话却真实地反映了杨树诚的感恩图报和丁文江的清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下你我应识君——丁文江这个人(5)

在亲情上,在对族人的关爱帮助上,丁文江做到了极致。丁文江归国后在上海教书,一边赡养父母,一边先后将他的4个弟弟并一兄、一姐和一个弟弟的孩子接出来接受新教育,有望成大器者则送往国外留学。此外还长期承担对母舅的赡养和对贫困族人的资助。对丁文江为筹钱去办煤矿,弟弟丁文治后来愧疚地说:“现在想起来,我们家族对他全是罪人,我们这个家是一个拖累可以有为的人下水的家。”最为感人的是弟弟文渊留学一事。本来,照丁文渊的学历、家庭等情况,他是有资格申请官费的,而且主管的人又是丁文江的老朋友。丁文渊想请乃兄疏通,但丁文江拒绝,给文渊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

照你的学历,你的勤学和天资以及我们家中的经济状况,你当然有资格去申请。……不过,你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