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1/4页)
贾诩听罢蔡吉所言,先是沉默了半晌,跟着便意味深长地瞥了她一眼,问道,“主公真打算在琅琊丈量土地,登记流民?”
“是。”蔡吉斩钉截铁的点头道。
而贾诩则又盯着蔡吉端详了半晌之后,终于长叹了一口气道,“罢了,徐州历经战乱多年,各府衙的文书想必早已丢失,丈量土地,清点丁口也无可厚非。不过东莱军初到琅琊,人生地不熟,恐难以单独完成此事。故老夫以为,使君可从琅琊本地找几家风评不错的宗族,从中挑选良家子弟负责此事。倘若有人敢从中徇私舞弊,使君也可依律问罪。”
耳听贾诩如竹筒倒豆子一般,蔡吉可谓是又惊有喜。特别是让琅琊人查琅琊人,那可真是神来之笔。照贾诩的办法,蔡吉可先找几家势力不大不小的宗族出面负责重新修订田册。不过这份差事看似风光,可只要是涉及土地、财产,就势必就会有人心生不满,有人心生不满就会有人告密。如此一来即分化了琅琊本地世家豪族,又能借他们狗咬狗的机会完成土地的丈量与丁口的清算。而在整个事件中,蔡吉除了最初挑个头,发布一下命令;跟着就是坐等那些世家豪族们相互攻击,然后再以徐州牧的身份为他们做仲裁。想到这里蔡吉恨不得立马就上去熊抱一把贾诩——老爹,你太有才了
事实上,还未等蔡吉将这想法付诸实施。王修就已经率先抚掌大笑起来,“文和公妙策妙策啊”
而一旁的庞统也收敛起了最初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转而恭敬地向贾诩致歉道,“统错怪文和公了。”
贾诩眼见众人一致对他交口称赞,却并没有因此而流露出任何得意之色。相反他又郑重地向蔡吉进言道,“主公在丈量土地、清单人口之余,也可借此事观察琅琊本地是否有才俊之士。若真有可堪重任之人,还请主公莫要介意其出身,委以其大任。”
“文和公的意思是打个巴掌,给颗枣?”蔡吉饶有兴致地问道。
“使君明鉴,千万别将顺序弄反了。否则吕布就是前车之鉴。”贾诩神色凝重地向蔡吉警告道。
贾诩这话并没有危言耸听。话说,吕布初到徐州之时,确实曾听陈宫进言,做足了礼贤下士的功夫。可时间一长,吕布却终究夹不住狼尾巴,又开始放任手下四处劫掠打牙祭起来。当然吕布如此作为也是有他苦衷的。徐州地界豪族林立,他总不成像刘备那样在下邳装一年好人,结果连万把人马都养不起吧。只是先给颗枣,再抽一记巴掌,人们记得的终究会是那记巴掌。所以就算眼下吕布成了“宋王”,整个徐州也没多少人认同他的伪王身份。相反倒是有不少世家豪族借机起事反抗吕布。而这其中名气最响、实力最强的一方势力,莫过于琅琊国相萧建。
不过最近数个月来这位萧国相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他的老对手臧霸一路将他从琅琊郡治开阳赶到了偏远的莒县。说起来,萧建与臧霸的矛盾一直可以追溯到陶谦时代。琅琊本是个郡国,最后一任琅琊王刘容过世之后,琅琊国便改制成了琅琊郡。照理说身为国相的萧建本该成为琅琊郡的太守,就像北海国相孔融一样。可陶谦却故意安插了臧霸、孙观等人驻军琅琊郡。结果双方一直为琅琊郡的控制权争斗到现在。
倘若不是蔡吉的乱入,已然山穷水尽的萧建多半会像历史上一样,选择向臧霸投降,并唆使其对抗吕布。跟着高顺会阻止吕布攻击臧霸,并说服臧霸再次效忠吕布。不过眼下历史早已偏离了原有的轨迹。吕布同袁术成了亲家,高顺正随其围攻沛县的刘备。而萧建则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蔡吉身上。
“还没有东莱郡的消息吗?”萧建已经快忘记自己是第几次向身旁的主簿询问东莱的消息了。事实上,早在三个月前,眼见情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的萧建,就开始暗中同北海的王修通信暗示要将琅琊诸城献给当时还是东莱郡守的蔡吉。而当许都那边传来蔡吉被任命为徐州刺史的消息之后,萧建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这下连出师之名都可以省了。可令萧建没想到的是,眼下他都已经被臧霸堵在莒县了,可期盼已久的东莱大军却迟迟没有踪影。
然而面对萧建急切的询问,一旁的主簿却垂头丧气地作答道,“回府君,贼寇封锁了四门。现下城内的消息传不出去,城外的消息也传不进来。”
也难怪这主簿会如此发话,看看单薄的莒县县城,再看看城外黑压压一片的贼寇。明眼人都能看出情势对萧建极为不利。可萧建却像固执的赌徒一般不肯认输。只见他大手一挥厉声下令道,“今夜再派一人出城试试。此外,传令下去将城内的屋舍全给本府拆了做木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