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3/4页)

向刘协上表要求返回东莱。一心想着让蔡吉从东莱领兵救驾的刘协那会有所拖延,当庭就应允了蔡吉的请求。曹操甚至还主动提出要让于禁领上五百兵马将蔡吉等人护送到兖州与青州的交界处。蔡吉起先并不打算领曹操的这番“好意”,但她转念又一想眼下袁术自立为帝,正是人心浮动之时,多点护卫总不是件坏事。

于是乎,翌日一早刘协便领着曹操等一干文武百官在南门外为蔡吉一行人等送行。许都虽没有灞桥,官道两旁却也有一排排垂柳。正所谓“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却见一席常服的刘协手持柳条欣然向面前的少女托付道,“汉家江山就拜托蔡卿了。”

蔡吉接过柳条恭敬地俯身还礼道,“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而就在蔡吉答复完刘协之后,曹操也跟着递上一支柳条,郑重其事地说道,“蔡使君,孤得到消息,袁术已封吕布之女为伪太子妃,并且两人约定将在彭城会面。想来用不了多久袁吕二人便会有所动作。希望使君回东莱后能尽快集结兵力出征徐州。当然,孤也祝使君一路顺风。”

“谢司空。”蔡吉低眉顺眼地接过了曹操手中的柳条。而就在那一刻,她眼角的余光不自觉地扫到了站在曹操身后的紧低着头曹昂身上。只见曹昂今日虽也同在场的百官一样锦衣华服,但他的气色看上去却很不好。也不知是否是那日被自己回绝的缘故。不过就算是如此,她眼下唯一能做的也只是让时间来冲淡一切。相信用不了多久,曹操就会让曹昂娶一个世家女子为妻。然后新婚的妻子和接踵而至的责任会让他忘却曾经有过的那么一段情愫。当然曹昂也会纳妾,也会拥有一些有名分或没名分的女子。总之,这就是汉末三国,爱情如风一般稍纵即逝。

所以这会儿的蔡吉,在稍稍感慨了一番之后,便收敛起了目光,转而再次恭敬地向刘协以及百官躬身施礼,跟着便回过身坐上了马车。在此期间她甚至都没多看站在刘协身后的李达一眼。但蔡吉却并不知晓,在她转身的那一刻,曹昂抬起了头。少年用依依不舍的视线,目送着她坐上马车,启程远行。

从许都到东莱的黄县,总共要穿过豫、兖、青三州之地,仅就直线距离上来说比去袁绍的邺城还要远一些。但好在豫、兖两州有黄河之便,可走水路,因此蔡吉此番回程可比上次从邺城回东莱时方便了许多。不仅如此,蔡吉还发现沿路之上各个关卡、城池,甚至村落对他们一行人的态度也都十分热情。以至于使团每每歇脚之时,总会有当地的名流豪门前来拜访。相比蔡吉等人来时的冷清场面,真可谓是天壤之别。

这一日,庞统照例又送走了几个慕名来访的士绅。在回到屋内向蔡吉复命之后,他又兴奋地咋舌道,“主公升了州牧,果与做太守之时不同了啊。”

手支扶几的蔡吉听庞统这么一谈,不禁饶有兴致地反问道,“士元认为豫、兖两州的名流来拜访本府,是因为本府升任州牧缘故?”

“难道不是吗?主公数月前经过同一地,同一城之时,当地的豪门名流根本就不搭理主公。当地的官府也只向吾等提供必要的补给与护卫。而眼下主公每路过一地,当地的官绅百姓,必夹道欢迎。来访者更是络绎不绝。而主公与数个月之前相比,仅仅是多了一个徐州牧的头衔而已。”庞统说到这里,又略带不甘地嘟囔道,“早知道袁术三月就敢称帝,主公当初大可不必亲自上京面圣。反正袁术一称帝,曹操为使二桃杀三士之计,照样会将徐州牧之衔双手奉上。”

蔡吉眼见庞统,从最初一听到要面圣就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拘谨样子,演变成了此刻会私下里抱怨许都之行的模样。不禁感叹危难果然是催人成长的灵丹妙药。于是她跟着又向庞统追问道,“士元觉得本府此番不该领旨去许都面圣?”

庞统被蔡吉这么一提醒,才想起自己刚才是在抱怨天子的旨意。而这样的想法放在以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觉得自己言辞无礼的庞统,连忙讪讪地解释说,“统只是觉得主公此番许都之行太过凶险,有些得不偿失。”

蔡吉又何尝不知庞统的意思。因此听罢少年直言不讳的评价,蔡吉不禁怅然地摆了摆手道,“士元,汝搞错了。那些名流来拜访本府并非是因为本府升任为了州牧。而是因为本府面过圣,是天子认可的朝廷命官。”

“可是主公之前的东莱太守也是由天子所封,不是吗?”庞统不解地问道。

“话虽如此,但在天下人眼中,本府的东莱太守是靠袁绍所得。故而那些名流才会摆出一副不愿与袁绍的家臣为伍的模样。”蔡吉说道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苦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