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 (第2/4页)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事情,是让他们推选出一位族长。

巴原上各个部族都是有族长的,如今只有一个部族例外,有五人皆宣称自己是族长,当然就是同为盐兆嫡系后人的这几位国君。他们代表的是巴国王室宗族,各自率领了一支宗室,因此才有宗室之争的说法。

至于这位族长怎么选。,应采遵循自古以来各部族推选族长的传统。

对于新继位的相君与郑君而言,他们就算当不上族长亦无什么损失,当然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赞同赤望丘的决定。而对于帛君和樊君来说。其国事本就受赤望丘的操控,而且如今巴室国势大,会对他们构成了压力,当然也赞同赤望丘的决定。

如此一来。这场聚会亦可以视作就是针对少务的。少务在巴原的战场上,可以击溃相室国与郑室国,但短期内也无法承受将这两国彻底消灭的代价。更无法掀起新的大战。那么在宗族内部的聚会上,他能否成功夺得族长之位呢?

虎娃又问道:“按赤望丘的提议,这位族长究竟该怎样推选呢?”

剑煞答道:“孩子,这些年你也去过了不少地方,应知各部族的传统都是一样的。自古以来,都是推选部族中最出色、能保护与率领族人安居乐生之人。话虽这么说,但实际上是怎么做的、结果又如何,变数却越来越多。

究竟要怎样推选出这位族长,要等五位国君都到场之后才能确定,但既然要使结果令大家都能信服、并愿意接受,无外乎是遵循自古以来传统。我虽不知届时具体会以怎样的方式,但却清楚当年的巴君盐兆,是怎样当上族长的。”

剑煞的神念中介绍了一段久远的历史,虎娃等人亦是第一次听闻。

盐兆是太昊天帝所属的一支部族后人,在炎帝时代,他们自中华之地渡过云梦大泽、穿过高山峡谷、绕过东海进入巴原。在来到巴原之前,有两个人都是部族中最出色的首领,他们都有资格成为族长,便是盐兆与武夫。

在全体族人的见证下,两人采取比斗的方式来决定谁是族长。盐兆和武夫各自带了一名助手,比斗了两场。第一场是射箭,双方不分高下。第二场是造船渡泽,现场取材打造船筏,谁能在规定时间内,将更多的族人平安运过指定的水面,便可获胜。

盐兆胜了第二场,所以成了全体族人的首领,而武夫信守承诺,成了盐兆的辅佐者。这支族人进入五百年前尚是一片蛮荒的巴原,后来建立了巴国,盐兆也由族长而自然成为开国之君。

盐兆与武夫当初皆有大成修为,而后来武夫的修为迈过了八境九转七十二阶登天之径,据说已飞升成仙,应在盐兆之上。但根据这段往事,在这支族人尚未进入巴原之前,武夫的本领与手段并未超过盐兆,而且大家也都认为盐兆更适合担任全体族人的首领。

虎娃闻言皱眉道:“当年是当年,那时巴原无国,尚是一片蛮荒,盐兆身为族长率领族人来此,立国后自然为君。可是如今之巴原五国,谁能成为一统巴原之君,怎能凭国君个人的比斗而定?”

剑煞摇了摇头道:“这不是在推选国君,只是同一宗族的各支宗室。共同推选一位族长。如此推选方式,才能得到巴原万民的认同。”

虎娃说的对,假如将五位国君叫到一起,他们个人之间来一场较量、确定谁是巴原之主,未免太过儿戏。若事情能这样决定,还要经营城廓、治理臣民、建立国家、整顿民生与军事干什么,更不必像今日这般举大军攻伐了。

但剑煞说的也对,赤望丘召集的诸君相会,并非是在推选一统巴原的君主,只是让他们共同推举一位族长。这个宗族分裂成五支宗室。但偏偏这五支宗室都号称继承了巴国正统,谁都不否认他们的身份,那么要推选出一位宗族内部的首领,也是名正言顺。

虎娃虽然年纪不大,但他自幼生活在蛮荒,又走过这么多地方,没人比他更清楚一位族长是怎样产生的。

在原始的蛮荒年代,一个部族的首领,理论上当然就是族人中最有本事的。比如族人以狩猎为生。那么箭射得最准、最优秀的猎人便会成为族长的候选者,除了个人能力出色,更擅长率领与指挥族人者也更容易服众。路村的山爷、花海村的蛊辛莫不是如此。

但虎娃的经历非常特殊,他在蛮荒深处长大。如今却又行遍巴原各地,他经历的不仅仅是路途上的空间,也是年代相隔的时间。

在他的家乡、在他出生前后,越过清水氏的城寨再往深山中走。很多部族还是巴原上五百年前的面貌。假如没有外来因素的干涉,让这些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