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页)

令,要求德意军队首先占领爱琴海沿岸和萨洛尼卡湾,最后占领希腊本岛以及海上附属岛屿。

巴尔干战役

毫无疑问,一个顺从或合作的南斯拉夫政府对于德军部队南下非常必要。3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强迫贝尔格莱德的南斯拉夫政府在《三国条约》上签字。然而,两天后,在英国外交部的鼓动下,南斯拉夫空军中的塞尔维亚军官发动了一次针对保罗王子政权的武装政变,废除了条约,建立了由杜尚·西莫维奇将军领导的国家联合政府,拥戴当时只有17岁的彼得王子成为君主。

对此,希特勒大发雷霆。对他来讲,这个条约是非常“公平”的——南斯拉夫允许德国部队自由通过该国去攻打希腊,作为交换,南斯拉夫将得到希腊的萨洛尼卡。于是,他下令执行“惩罚行动”,对不设防的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空袭。于是,就在4月6日复活节这一天的凌晨5时10分,劳尔将军指挥下的第4航空队开始对南斯拉夫各个机场发动进攻。其中,484架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在250架战斗机的护航下,先后出动3个波次对贝尔格莱德进行了持续20分钟的轰炸。据报道,当时的地面伤亡数字从5 000人到17 000人不等,但这次打击使得南斯拉夫年轻的国王和他的政府惊慌失措,逃亡海外。南斯拉夫陆军制定了“-41”作战计划,该计划与1939年波兰采取的作战行动非常相似,主张在边境线上进行全方位防御,这几乎牵制了整个陆军的27个师。因此,这项计划对于德国人是非常有利的。其间,南斯拉夫军队实施的唯一一次进攻是与位于阿尔巴尼亚边界的希腊部队联合进攻意大利军队。

在陆地上,冯·魏克斯将军指挥德国第2集团军从奥地利发起进攻,克莱斯特将军指挥原计划进攻希腊色雷斯的第1装甲集群则从保加利亚向贝尔格莱德推进。经过短暂的战斗,第1装甲集群突破了南斯拉夫第5集团军的右翼防线。一天后,第1装甲集群攻占尼什,转而进攻贝尔格莱德,冲垮固守在摩拉瓦峡谷的南斯拉夫第6集团军的防线。4月8日,德军第14装甲军抵达斯科普里。德国第12集团军向色雷斯发起进攻,派遣第装甲军向西进发,直插南斯拉夫南部瓦尔达尔地区,直接威胁着马其顿和莫纳斯提尔关隘。4月10日,该军与驻扎在奥赫里德湖地区的意大利军队汇合,迅速进入阵位,他们将从这里对希腊北部发起进攻。

部署在保加利亚的德国空军轰炸机开始对比雷埃夫斯发起空袭,击中“克兰·弗雷泽”号汽船,这是一艘为英国远征军运送弹药的货船。由此引发的接连不断的爆炸几乎摧毁了整个港口。

4月12日,德意军队开始向希腊进发。在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的支援下,意大利第5、第6和第11军对位于卢布尔雅那地区周围的南斯拉夫第7集团军发动攻击。由于对方正在向东南方向撤退,意大利军队几乎没有遇到抵抗。此外,还有一支大约3万人的南斯拉夫部队在代尔尼采附近集结,等待向意大利人投降。4月13日,在一场大胆的突击之后,纳粹党卫军第2步兵师所属的党卫军“帝国”师的摩托化侦察部队夺取了贝尔格莱德。

第1章 新秩序的形成(9)

这场战役的最后战斗在历史名城萨拉热窝打响。魏克斯将军意识到该地区的山岭地形非常适合开展持久战,如果南斯拉夫人在山区进行顽强抵抗,战斗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第2集团军被重新编成2个追击集群,以继续对南斯拉夫人施压。西部集群由近期抵达的步兵军司令部指挥,下辖军和军的4个步兵师以及第14装甲师。东部集群由第1装甲集群指挥,下辖6个师,其中第8装甲师任先头部队,从东部向萨拉热窝推进。第4航空队奉命对预计在莫斯塔尔—萨拉热窝地区出现的敌人部队集结地进行空中打击。

4月13日傍晚,当德军第14装甲师逼近萨拉热窝之际,忽然得到报告称,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正在莫斯塔尔进行激战。德军飞机立刻掉转机头去支援自己的克罗地亚盟友,向塞尔维亚阵地发起攻击。到第二天,两个种族之间的战斗已经扩大至整个达尔马提亚地区。4月15日,第2集团军的两个追击集群开始包围萨拉热窝。当两个装甲师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进入该市时,指挥部设在萨拉热窝的南斯拉夫第2集团军停止了抵抗。就在贝尔格莱德沦陷4天后的4月17日,星期四,晚上21时,南斯拉夫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4月8日,德军开始进攻希腊,攻势异常迅猛和残酷。威廉·冯·李斯特将军指挥第12集团军突破色雷斯地区的希腊防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