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

郑厉公怂恿虢公说:现在刚刚在洛阳抢得王位的子颓不知道自己大祸将至,还天天歌舞酒色,早晚要倒台,不如我们帮助周惠王击败子颓,重新执政。

这是一块肥肉,即使郑厉公不那么说,直接说我们一起攻打洛阳,虢公也会答应,他巴不得这样的美事。于是,在第二年夏天,庄公二十一年传中记载:“夏,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

大功告成之后,周惠王先分了点赏赐,“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把武公时候的地盘,虎老东面给了郑厉公。

郑厉公得到了那么一块蛋糕,内心很舒畅,原来郁闷的心情一下子大喜过望,老人经受不起这种物质的刺激,回去之后就死掉了。《左传》记载:“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

后来,周惠王又分了赏赐,可能是由于当初郑厉公待他不怎么好,把他扔在了栎,所以,郑厉公死后的分赏就不够均匀,郑厉公的儿子郑文公就因此怀恨在心。

管仲听说郑厉公死掉了,很高兴,河南郑州一带的政局有望恢复了,这是当初他和叔詹的交易。但是,他现在还无心去搭理那边的局势,目前,他要搞定的是鲁庄公,因为那个传奇女人文姜病了,快要死了,如果没有这个女人的作用,对鲁国的事情就没有那么顺利,他必须再造一个起同样作用的“文姜”。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女人、经济、艺馆

仁义

自从公元前677年,郑国反叛和鲁国秘密挑起“遂国”事件之后,齐国就沉默了。沉默的主要原因就是休养生息,说白了,国家很累了,百姓很累了。有人怀疑是遇到挫折倒下了,那为什么沉默,开始做哑巴了呢?当然不是,沉默同时也是在反省。

接着,又有人开始质疑齐国的根本路线是否正确,“仁义”的对外政策在这个混战的时代是否可行?那为什么会出现一系列类似的事件呢?出现了事故,总有一些人开始对路线动摇起来,甚至反对。一个政治家在这个时候必须面对这些压力,即便是有人在咒骂,在门口泼粪,你也要坚持、坚信,如果你自己都动摇了,那么就彻底败了,再无回天之力。

虽然“仁义”的外交战略遭受了挫折,但是它还是正确的。管仲深信一句古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记载于《管子》。其中就说了,最长远的计策不如“树人”,“树人”不是说生一个人出来,而是重新改变人的思想和意识,比如把坏的风气去掉,建立好的社会秩序。管仲采取“仁义”策略就是要把“仁义”灌输给当时的各国,这有什么用呢?《管子》接下来解释原因,“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稻谷种下去,只能收获一次;果树种下去,最多可以收获几十次;通过灌输人们思想和意识,却可以“百获”。“仁义”可以使人团结安定结束纷争;可以使人感恩齐国、图报齐国;可以使人凝聚在“仁义”的中心齐国;等等。

而现在没有出现这样的“百获”,因为“树人”远远比“树木”艰难得多,天下父母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政治上的“树人”,不理解“父母”仲父,有人骂他“你怎么没有把儿子教好啊!”有人骂他这个时候在做缩头乌龟。那么,管仲在遭遇挫折之后,做些什么呢?

在做缩头乌龟吗?在府邸喝茶听歌吗?当然不是。虽然史料上没有告诉我们他在这种压力下在默默做什么,但是,通过分析和推测,他起码在忙于三件有关的事情:女人、经济、艺馆。

三件有关的事情

首先说女人,这里当然不是说在忙于和女人喝酒、听女人唱歌了,“女人”指的是一个人,文姜。管仲一直在关注着她,最近尤甚。因为这段时间这个女人的行为有些古怪,要知道文姜可是一枚管仲牵制鲁国的有效棋子,她的安危关系到鲁国的局势,特别是前段时间鲁国出现了反叛的举动。这个女人怎么行为古怪呢?

公元前675年,《左传》记载了:“夫人姜氏如莒”。第二年春天,又记载:“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文姜在半年内跑到莒国两次,去干什么呢?莒国又不是她的娘家,齐国才是。鲁国方面的说法是去看病,莒国的医生医术高明,可是,一国夫人看病还需要亲自跑去吗?把医生叫来不就行了。于是,就有小道消息传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