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果增加军队,休整兵器,那么,天下的诸侯也会跟着这样,高明不到那里去。主公应该精练士兵,不要靠虚名,而要认真做些实际的。我认为可以用内部管理来辅助军令迅速实施。”(讲的是“精兵”)

齐桓公问:“内部管理是怎样的?”

管仲回答:“内部管理的方法是把国家分为21个乡,其中工商业6个,军人15个。工商的乡保证财政费用,军人的乡确保兵力。”(讲的是“简政”)

齐桓公问:“怎么编制军队呢?”

管仲回答:“第一、5户组成一个‘轨’,设立轨长;10个轨组成一个‘里’,设立有司;4个里组成一个‘连’,设立连长;10个连就组成一个‘乡’,设立良人。就这样来传达军令。轨长率领的5个人叫‘伍’,有司率领的50人叫‘小戎’,连长率领的200人叫‘卒’,乡良人率领的2000人叫“旅”。然后,5个乡设立一个师,这一万人组成一个‘军’,由师长率领。15个乡出三万人,就成三军。主公率领中军,高、国两位各率领一军。

经典“管桓对”(2)

第二、四季的空闲时间用来打猎。春天抓不会怀孕的动物,夏天猎杀危害五谷的动物,秋天的猎杀要顺应节气,而冬天就用围猎来告以一年打猎的结束。第三、单位为‘伍’的军队在‘里’做休整,单位为‘旅’在城郊休整。秩序法令都已经形成,就不要随意迁徙。第四、祭祀的时候大家一起祈福,死丧的时候相互安抚,人与人和睦友善,比邻相亲,家族住在一起,少年一起玩耍。即使在夜里打仗,大家因为相熟,听声音就能辨别彼此,能防止混战;白天打仗相互认识,就不会有人离散。他们的感情达到同生共死的地步:起居饮食在一起,喜怒哀乐都一样,进攻的时候奋勇杀敌,退守的时候固若金汤。有这么三万兵士,足够主公驰骋天下。”(讲的是军队的组成和演练)

齐桓公问:“士气强盛了,就可以征讨天下了吗?”

管仲回答:“不可以。周王室没有衰败,邻边的诸侯还没有依附,主公想要天下诸侯顺从,莫过于尊奉周王、亲近四邻。”(讲的是外交战略)

齐桓公问:“用什么策略?”

管仲回答:“第一、审查边境的疆土,反还侵略的土地,加重访问的礼金,不要接受别人的礼金,这样四邻就会和睦。第二、派80个游士,带着车马衣物金钱等,周游天下,招聘天下的贤能人士。第三、派人拿各种玩物,到各地去卖,观察不同阶级的喜好。第四、攻打那些有过错的诸侯,可以侵占他们的土地;诛杀那些昏庸无道的诸侯,可以树立主公的威望。这样,天下的诸侯就都会来朝拜齐国。然后,齐国率领诸侯侍奉周王室,休整职务,定期朝贡等,那么,周王室就能尊贵起来。天下霸主的名,主公想不要都不行!”(讲的是招聘人才和外交攻略)

以上对话见《东周列国志》,“管桓对”有许多版本,大致意思相同,《东周列国志》中的内容适合小说,又容易理解,引述过来,内容仅供参考。

可以说管仲现在这套治国图强策略经岁月打磨后,已经完善到了各个方面,简直就可以写成一本详细的治国图强大作——不过,在当时销路肯定不好,多年以来只有齐桓公这么一个忠实的读者。

美妙的音乐没有会欣赏的人,就是空弹;绝好的文章没有喜欢的读者,就是白写;英奇的人才没有慧眼的伯乐,就是埋没。

听完管仲这番大论之后,齐桓公振奋不已,宣布杀羊宰猪祭祀祖宗,斋戒三日,到太庙里祷告祖先自己得到了这样一个人才,祈求祖先保佑,此刻他是真心实意地要重用管仲,高高兴兴地要拜他为相。

一时间,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震惊,大臣除了惊讶和嫉妒,还有不理解。但是,齐桓公不管这些,他觉得只要是个人才,就应该千方百计地把他留下来帮助自己治国图强,俗话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可是,他的满腔热忱似乎并没有打动这个经天纬地之才,管仲并没有显得多高兴,对齐桓公如此高的待遇婉然推辞了,使得齐桓公一时间骤冷下来,陷入困惑,心想寡人不记恨你射杀寡人的一箭之仇,隆重地拜你为相,把齐国的未来委托给你,你还想要什么?难道你还怨恨寡人没有死在那一箭之下,没成全你不成?齐桓公满心不悦,冷眼望着管仲。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授权与分权

权力金字塔

《东周列国志》中描写“管桓对”说:“齐桓公与管仲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