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2/4页)

方式,实在荒唐透顶。如果画上没有两位潇洒的青年,那不就是法国人所司空见惯的,并为各时代的西方绘画所常有的出浴图或神话人物狄安娜之类的油画了吗?如果也把两个男子的衣服脱去,那不就与拉斐尔或丁托莱托的神话题材的裸=体画差不多了吗?正因为这个裸=体女子在两个衣冠楚楚的巴黎现代男子中间,被强烈地反衬出来,严重的冲击着人们的情感。

在当时的展览会上,开明的法国绅士也指责马奈,说他的色彩太“缺乏修养”了。

这幅画在展厅里出现,简直就像在华丽的建筑物墙上凿了个大窟窿,非常引人注目。画上不论人物还是色彩的明暗,都充满着鲜明的对比。构思如此奇特。它们与学院派的“章法”毫不相干,连现实主义画家也惊呆了。这就是马奈这幅重要代表作在当时的情况。

西斯莱也是印象派的重要成员,早年与莫奈是同学。他在世时没有什么名气,在印象派中的荣誉也不及前面介绍的几位画家。

第327章:迷上艺术!

ps:讲讲艺术,估计还有一两章,去看的时候,也能扯上深度的话来!

……

其原因可能主要是他没有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未给予其他人任何较大的影响。他一生除了陶醉在自己酷爱的色彩梦之外,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张枫对关于他的思想和生活也知之甚少,仅知道他是一位个性谦和、非常腼腆的人。

西斯莱生于巴黎,但父母都是英国人。他在巴黎接受教育后,到伦敦进入一家商行工作。可是他热爱文学和绘画,1862年又重新回到巴黎,进了格莱尔画室,在那里结识了莫奈、雷诺阿等人,从此开始了他的印象派画家生涯。他受莫奈画风的影响较大,以风景为主要素材。他特别擅长描绘天空,他所画的天空辽阔、深远,色彩变幻丰富,充满大气的感觉。

在西斯莱约八百幅油画作品中,大多是风景画。并且在其一生中,作品没有深刻的变化,或许正因为他不那样具有革命性,终其一生,所以西斯莱并没获得应有的重视及评价。当然他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和朴实的情感在创作上是表露无遗的。

毕沙罗曾表示,西斯莱是最纯粹的印象派画家,因为他坚守原初的作画理念透过光与色彩的表现来捕捉自然风景瞬间的真印象。他来到巴比松时为柯罗作品上那种明媚阳光照耀下清新而庄严的画境所吸引,他在继承巴比松画派风格的同时,在色彩和笔触上又表现出印象派的画法。从构图、笔触、光与色的三个方面分析西斯莱分析风景作品的特点:

1。西斯莱式的构图深受柯罗的影响,工整有序,自由而不拘于形式;天空往往占据画面很大的空间,以展示细腻的光影变化;作品中的人物空间比例小,刻画简练概括;景物的透视性强,不追求任何的夸张形式。

2。笔触是油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不容忽视。西斯莱作品中以碎点状笔触为主,起轻快而流畅,结构上厚实而沉稳,奔放而有力地描绘天空和水使其富有轻盈和流动感;而且用笔从不大刀阔斧,以精细的写实手法展现他感受到的点滴光影,表现的物象虽少,但絮语潺潺。

3。画家以色传情,观众见色动情,这对绘画作品的感染力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丽田法国风景为西斯莱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色彩感,诗人见景生情,胸中出现诗句,画家见景生情,头脑中呈现的形象首先就应是整体的色效果。

自然本身蕴含着无数生动的色彩画面,西斯莱凭着那双长期训练敏锐的眼睛,通过忠实地直观自然和辛勤的艺术实践,去探索大自然色彩的奥秘,打破传统的“固有色”观念。为了提高色彩的纯度和画面亮度,画家将未经调和的颜色并置,让观众的眼睛在一定距离内把颜色调和起来,使画面产生了丰富的色彩效果。真实地再现景物在光线和大气中的虚实系,西斯莱让外轮廓线隐没在大气中,线条在画面上的作用被降低了,突出了形体色块;画家完全不拘于严密轮廓细节的描摹,而是着眼于在现场中迅速捕捉变化着的对象,使画面形成独具风的美的形式。

奥赛很喜欢西斯莱的作品,虽然都是风景,但很纯粹的美。张枫想这个画家肯定过着他喜欢的人生,画着他喜欢的作品。

雷诺阿是法国画家,最初与印象画派运动联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运动中分裂出来,转向在人像画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技法。

在所有印象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