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有人认为,如果范先生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无论如何有必要喊一声:“快跑!”就责任来说,范先生失职了,不适合当教师。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不一定有救助学生的义务,教师也是人,首先做到的应该是设法活下来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基本上大伙儿都是缺陷累累的人,谁也不会傻到舍己为人当雷锋,只不过略懂人情世故的,当时提醒学生一句就算给自己良心有个交代了”。

范老师的学生们也加入了讨论,他们说:“他(范美忠)大谈鲁迅、穆旦、陀思妥耶夫斯基,告诉我们卡夫卡、艾略特、王国维。他觉得我们是那么的糟糕,却又坚持不懈地灌输给我们那些值得和需要了解的名字,仅仅是为了我们上大学后不会像他当年一样像个白痴。从这一点说,他比其他任何一位教师都看得远、为我们考虑得远,因为他没有任何功利的追求。”这段混乱的文字,我看了半天也没看懂是在赞扬还是在贬低范老师。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各个网站、论坛以及报媒还开辟了专栏,请人们就“范跑跑”现象发表评论——“范跑跑”究竟做得对还是不对。

我之所以要断言这场有关“范跑跑”现象的讨论本身就是一场混乱,是因为这个事情有讨论的必要吗?一个教师,在学生遭遇危险的紧急时刻选择独自逃跑,这哪里还用讨论是对还是错呢?只要有文明的地方,就不会有人认为在他人遭遇危险的时候弃之不顾是正确的,何况他还是一名所谓的“灵魂工程师”!人们常说,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多教师在发表讲话的时候都如此信誓旦旦地表白),你在最危险的时候抛下自己的孩子不管,这种行径还用讨论是对还是错?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由于媒体的广泛传播,日本也知道中国出了个着名的“跑跑”教师,日本民众对此感到很吃惊。《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了多名日本普通市民,他们一致表示这样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在日本。“灾难来临时保护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啊,怎么可能自己先跑呢?”

在日本人看来,如果日本出现了“范跑跑”,那他肯定会被马上解雇,而且在社会上永远无法抬头,因为日本有明确的规定,灾难发生时,“教师不能离开学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教育怎么了 师道之忧(4)

千千万万的人参与“范跑跑”事件的讨论,而且很多人居然认为范老师的逃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说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暴露出让人吃惊的价值观的集体混乱。

在价值观集体混乱的环境中,出现“范跑跑”这样奇怪的人物,就毫不奇怪了。范老师其实也是一个受害者,由于公共价值观的混乱,造成很多教师难以确定危急关头保护学生是不是毋庸置疑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当灾难发生时,“范跑跑”就粉墨登场了。

没有信任,一切皆会背离教育的意愿。正因为忽视了学生对教师、对教育机构的信任,才出现了学生不好管、不敢管的怪象

由于价值观的不确定,导致另外一个新闻人物“杨不管”的诞生,并且也引起了由媒体牵头的公众大讨论。

2008年6月12日上午10点多钟,安徽长丰县吴店中学杨经贵老师上七年级(2)班上午的最后一堂课,当课上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坐在第三排的陈某和杨某不知为什么突然发生了争执,随后两个人在课堂上当着正在上课的杨老师的面打了起来,而且越打越凶。班上所有学生目睹了这一幕。

“在杨老师没有发话的情况下,坐在旁边的四五个男同学赶紧过去拉架,将二人分开。”七(2)班一位学生说。

“可是不一会儿,杨某突然头部向后仰起,搭在后排同学的课桌上,同时全身颤抖、口吐白沫、脸部发白。”离杨某座位不远的一位学生说,他和几位同学以及陈某觉得杨某越来越不对劲,立即起身准备将杨某送到医院。但此时杨某全身发软,已经背不起来了。于是,他们几位同学将杨某抬起来,送到学校附近的长丰县第四人民医院吴店分院……

但是晚了,年仅14岁的杨某永远离开了人世。经公安机关初步认定,杨某的死亡非暴力所致,而是因两人纷争扭打诱发了杨某的某种潜在疾病。

学生在正在上课的课堂上死了,而且就在教师的眼皮底下,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杨某的家人说,如果当时教师劝阻一下,如果教师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孩子也许不会死,对于孩子的死,学校和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位学生说,打架时,杨老师并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