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2/4页)

分驻各边镇的亲王、太监、军官等都争相侵占屯田,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丁不堪虐待,逃亡的就更多了。

宣大巡抚罗亨信深知问题严重,对宦官及其私党的所为极其不满,为维护屯田制度不废余力,且多次上表措辞严厉的奏本,可是至今渺无音讯。

听得朱祁镇脸色铁青得怕人无比,双目之中凶光闪闪,心里边实在是有种说不出的愤忿,你妹的,打生打死的将士们,还有那些辛苦在边镇劳作的百姓,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快维持不住了,那些个勋贵藩王,还有那些死太监,还有一些品德败坏的军将,居然这么做,让正大展雄心,准备要以宣府为基地,进行反击草原的朱祁镇如何不恼,如何不恨?!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国之危难,以身当之

“愚蠢!短视!”朱祁镇拿起了茶盏,几次想要递到嘴边又放下,恨声低喝道:“罗老爱卿既然频频上表,难道朝廷就没有半点反应不成?”

“回禀上皇,原本杨大都督在此时,杨大都督亦深明此害,有他这位威望甚重的边镇名将在此,行法严苛,且以身为则。宦官及诸位军将都不敢太过逾越,做事都颇为收敛,当时还算是过得去……”说到了这,罗亨信不由得顿了顿,抬眼看向朱祁镇。

朱祁镇的脸色却丝毫不变。“那至江总兵来宣府之后呢?你只管直言相告便是。”

“……其实,江总兵此人秉性温和,向来与人为善,加之,初到宣府之地,亦需各方势力之助,以安军心……”罗亨信斟酌着用词,小心翼翼地道。可是没说几句,朱祁镇便不耐烦地打断了。“罗老爱卿,事关宣府边镇百万军民,更事关我大明社稷之安危,朕要听的是真话,明白吗?”

罗亨信不由得一滞,倒是那跪于其后的杨能闷哼了一声,接着朱祁镇的腔答道:“上皇,江总兵此人为人圆滑,做事颇无担当,喜做好人,对于边镇诸军将和那些宦官之流侵占私垦田地之事不闻不问也就罢了,他还频频收受那些人等所予之田地。”

“完全就是与那些宦官和无耻军将同流合污,来我宣府不过数月,其在宣府之田地已有十数顷之巨,于宣府之中,亦有外宅多处,其实这些事情,上皇陛下只要稍稍留心,便可知晓。”杨能目光直直地看向朱祁镇,竹筒倒豆子一般,将那江大总兵的斑斑劣迹尽数道出。

说到了最后那几句,语气里边颇含怨言。说起来,对朱祁镇这位下了套子让他们钻的太上皇没有半点怨言那是不可能的,而性情外露,直肠子的杨能自然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浑没有在意身边的杨信频频使来的眼色。

朱祁镇倒也不恼,毕竟朱祁镇也知道这三位心里边正犯堵,再说了,自己连战俘都当过,这点点气算啥子,让他发泄发泄也好,更何况,朱祁镇也没有想到,江福居然才来到宣府短短数月,就能够肥成这样。

“上梁不正,下梁歪。想来,至那江福到了宣府开始,宦官与边镇诸将侵占私垦田地之事,怕是已蔚然成风了吧?”朱祁镇渐渐地平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再生气也无用,还不如好好考虑一下,到时候该怎么收拾这些家伙才是正理。

“不错,至江福江总到宣府以来,边镇军民失垦者数不胜数,老臣虽然苦苦相劝,江总兵却总以边镇诸事败坏,需诸将协力为由,多番敷衍。老臣乃是亲民之官,军政之事,非老臣所辖,虽然曾多次斥之,却收效颇微。”

说到了这,罗亨信心头的酸楚,都快要随着眼泪一块流了出来。边镇之苦,久处边镇的罗亨信自然很清楚,不过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朝廷居然会派出江福这么个玩意来这里干总兵,文武不搭配,干活特别累,罗亨信觉得要是再这么干下去,自己就算是不累死,也要让这种情况给气死。

“想不到,宣府边镇,居然已经情势如此危急,不过,朝中于谦、王直之流,乃是国之干臣,难道他们不明白边镇不安,大明必危的道理不成?”朱祁镇的眉头紧锁着,手指有节奏地在那桌案上敲击着。

罗亨信不由得轻叹了一声道:“王尚书与于尚书亦多次进言,不过,收效甚微,毕竟自新皇登基以来,诸事纷纷,京师与我大明北疆动荡不安,安抚民心,重练新军,以卫戊京师乃是首要之事务……”

朱祁镇忍不住低叹了一声,心有不甘地苦笑道。“此事,皆因朕而起,实乃朕之过错啊。”

“上皇切莫如此,您已经帮了咱们大明边镇军民百姓太多太多,臣等非眼花耳聋之辈,陛下自困于鞑子之手,却未尝有委曲求全之时,不顾戎狄加斧加身,犹记我大明军民之安危,臣等焉能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