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2/4页)

观点后来被许多的史书引用,来说明叶向高那卑劣的投降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想,甚

至还有些人把叶先生列入了阉党的行列。 凡持此种观点者,皆为站着说话不腰疼、啃着馒头看窝头之流。 因为就当时局势而言,叶向高说无须赶尽杀绝,那只是客气客气的,实际上,压根就无

法赶尽杀绝。 事情的下一步发展完美地印证了这一点。 在被无情地拒绝后,魏忠贤丢掉了所有的幻想,他终于明白,对于自己的胡作非为,东

林党人是无法容忍,也无法接纳的。 正邪不能共存,那么好吧,我将把所有的一切,都拉入黑暗之中。 魏忠贤立即找到了另一个人,一个能够改变一切的人。 在皇帝的面前,魏忠贤表现得相当悲痛,一进去就哭,一边哭一边说: “现在外面有人要害我,而且还要害皇上,我无法承担重任,请皇上免去我的职务吧。 ” 这种混淆是非,拉皇帝下水的伎俩,虽然并不高明,却比较实用,是魏公公的必备招数。 面对着痛哭流涕的魏忠贤,天启皇帝只说了一句话,就打乱了魏公公的所有部署: “听说有人弹劾你,是怎么回事?” 听到这句话时,魏忠贤知道,完蛋了。他压住杨涟的奏疏,煞费苦心封锁消息,这木匠

还是知道了。 对于朱木匠,魏忠贤还是比较了解的,虽不管事,绝不白痴,事到如今不说真话是不行

了。 于是他承认了奏疏的存在,并顺道沉重地控诉了对方的污蔑。 但皇帝陛下似乎不太关心魏公公的痛苦,只说了一句话: “奏疏在哪里,拿来给我! ” 这句话再次把魏公公推入了深渊。因为在那封奏疏上,杨涟列举了很多内容,比如迫害

后宫嫔妃,甚至害死开有身孕的妃子,以及私自操练兵马(内操),图谋不轨等等。 '1498' 贪污受贿,皇帝可以不管,坑皇帝的老婆,抢皇帝的座位,皇帝就生气了。 更何况这些事,他确实也干过,只要皇帝知道,一查就一个准。 奏疏拿来了,就在魏忠贤的意志即将崩溃的时候,他听到了皇帝陛下的指示: “读给我听。 ” 魏忠贤笑了。 因为他刚刚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皇帝陛下,是不大识字的。 如果说皇帝陛下的文化程度和魏公公差不多,似乎很残酷,但却是事实,天启之所以成

长为准文盲(认字不多),归根结底,还是万历惹的祸。 万历几十年不立太子,太子几十年不安心,自己都搞不定,哪顾得上儿子,儿子都顾不

上,哪顾得上儿子读书,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把天启折腾成了木匠。 所以现在,他并没有自己看,而是找了个人,读给他听。 魏忠贤看到了那个读奏疏的人,他确定,东林党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朗读者,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他的死党,王体乾。 就这样,杨涟的二十四条大罪,在王太监的口里缩了水,为不让皇帝大人担心,有关他

老婆和他个人安危的,都省略了,而魏公公一些过于恶心人的行为,出于善意,也不读了。 所以一篇文章读下来,皇帝大人相当疑惑,听起来魏公公为人还不错,为何群众如此愤

怒? 但这也无所谓,反正也没什么大事,老子还要干木匠呢,就这么着吧。 于是他对魏忠贤说,你接着干吧,没啥大事。 魏忠贤彻底解脱了。 正如叶向高所说的那样,正义和道德是打不倒魏忠贤的,能让这位无赖屈服的,只有实

力。而唯一拥有这种实力的人,只有皇帝。 现在皇帝表明了弁度,事件的结局,已无悬念。 天启四年(1624)十月,看清虚实的魏忠贤,终于举起了屠儀。

同月,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皇帝下旨,训斥吏部尚书赵南星结党营私,此后皇帝又先后下文,批评杨涟、左光斗、高攀龙等人,昀后索性给他们搞了个总结,一顿猛踩,矛头直指东林党。

可以肯定的是,皇帝大人对此是不大清楚的,他老人家本不识字,且忙做木匠,考虑到情况比较特殊,为保证及时有力迫害忠良,魏公公越级包办了所有圣旨。 大势已去,一切已然无可挽回。 '1499' 同月,心灰意冷的赵南星、杨涟、左光斗纷纷提出辞职,回了老家。东林党就此土崩瓦解。 只剩下一个人——叶向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