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2/4页)

经过一个多月的你来我往,紧张局势终于缓和下来,至少看上去如此。 在这片寂静中,崇祯准备着进攻。 几天后,寂静被打破了,打破它的人不是崇祯。

吏科给事中陈尔翼突然上疏,大骂杨所修,公然为崔呈秀辩护,而且还上纲上线,说这是东林余党干的,希望皇帝严查。 和杨所修的那封上疏一样,此时上疏者,必定有幕后黑手的指使。 和上次一样,敢于主使者,只有一个人选——魏忠贤。 也和上次一样,真正的主使者,并不是魏忠贤。 杨所修上疏攻击的时候,崇祯很惊讶,陈尔翼上疏反击的时候,魏忠贤也很惊讶,因为他事先并不知道。 作为一个政治新手,崇祯表现出了极强的政治天赋,几十年的老江湖魏公公被他耍得团团转。但他并不知道,在这场游戏中,被耍的人,还包括他自己。 看上去事情是这样的:杨所修在崇祯的指使下,借攻击崔呈秀来弹劾魏忠贤,而陈尔翼受魏忠贤的指派,为崔呈秀辩护发动反击。 然而事情的真相,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杨所修和陈尔翼上疏开战,确实是有幕后黑手的,但既不是魏忠贤,也不是崇祯。 杨所修的指使者,叫陈尔翼,而陈尔翼的指使者,叫杨所修。 '1570' 如果你不明白,我们可以从头解释一下这个复杂的圈套: 诡计是这样开始的,有一天,右副都御史杨所修经过对时局的分析,做出了一个肯定的判断:崇祯必定会除掉阉党。 看透了崇祯的伪装后,他决定早做打算。顺便说一句,他并不是东林党,而是阉党,但并非骨干。 为及早解脱自己,他找到了当年的同事,吏科给事中陈尔翼。 两人商议的结果是,由杨所修出面,弹劾崔呈秀。 这是条极端狡诈的计谋,是人类智商极致的体现: 弹劾崔呈秀,可以给崇祯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认定自己不是阉党,即使将来秋后算帐,也绝轮不到自己头上。

但既然认定崇祯要除掉阉党,要提前立功,为什么不干脆弹劾魏忠贤呢?

原因很简单,如果崇祯未必能干得过魏忠贤,到时回头清算,自己也跑不了,而且魏忠贤毕竟是阉党首领,如果首领倒掉,就会全部清盘,彻查阉党,必定会搞到自己头上。 崔呈秀是阉党的重要人物,攻击他,可以赢得崇祯的信任,也不会得罪魏忠贤,还能把阉党以往的所有黑锅都让他背上,精彩,真精彩。 为了大家,崔先生,你就背了吧。 这个近乎完美的计划,几乎得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结局。 几乎得到,就是没有得到。 因为计划的进行过程中,出现了纰漏:他们忽略了一个人——崔呈秀。 杨所修、陈尔翼千算万算,却算漏了崔呈秀本人,能成为阉党的头号人物,崔大人绝非善类,这把戏能骗过魏忠贤,却骗不了崔呈秀。 弹劾发生的当天,他就看穿了这个诡计,他意识到,大祸即将临头。 但他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十分从容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派人找到了杨所修,大骂了对方一顿,昀后说,如果你不尽快了结此事,就派人查你。 大家同坐一条船,谁的屁股都不干净,敢玩阴的,大家就一起完蛋! 这句话相当有效,杨所修当即表示,愿意再次上疏,为崔呈秀辩解。 问题是,他已经骂过了,再上疏辩护,实在有点婊子的感觉,所以,这个当婊子的任务,就交给了陈尔翼。 问题是,原先把崔呈秀推出来,就是让他背锅的,现在把他拉出来,就必须填个人进去,杨所修不行,魏忠贤不行,崇祯更不行,实在很难办。 但陈尔翼不愧是老牌给事中,活人找不到,找到了死人。 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所谓“东林余孽”的身上,如此一来,杨所修是无知的,崔呈秀是无辜的,世界又和平了。 '1571' 倒腾来,又倒腾去,崔呈秀没错,杨所修没错,陈尔翼当然也没错,所有的错误,都是东林党搞的,就这样,球踢到了崇祯的身上。

但昀有水平的,还是崇祯,面对陈尔翼的奏疏,他只说了几句话,就把球踢到天上: “大臣之间的问题,先帝(指天启)已经搞清楚了,我刚上台(朕初御极),这些事情不

太清楚,也不打算深究,你们不许多事!” 结果非常圆满,崔呈秀同志洗清了嫌疑,杨所修和陈尔翼虽说没有收获,也没有损失,

完美落幕。 但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