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2/4页)

*****

泉州城西倚晋江,东临东海,是著名的海外交通港口城市。这泉州始建于唐代中叶,五代闽国后期,泉州节度使留从效,在城外进行大规模修筑,城垣周长达二十里,呈不规则梯形,北短南长,其规模大大扩大。因城傍植刺桐树环绕,故有“刺桐城”之称。

泉州临漳门内此时早已是商贾云集。

“包子、馒头,热腾腾、刚出炉的包子馒头哟,看一看看一看啊……”

“甜甜的血糯粥啊,客官来一碗吧。”

“鸡爪啊,美味的鸡爪啊,这位客官您看看这多新鲜的鸡爪啊。”

一早街上就站满了讨生活的大大小小人们,嘈杂的叫卖拉开了一天的序幕。

滨江阁就坐落在这条繁华街道的中间。琉璃瓦、大红墙的二层酒楼矗立在四周的一溜平房,越发显出它的高大。

石轩明仗着与那富家少爷手中“借”来的银两一路而来,日子过得也不错。

“喂,小叫化子。这里不你来的地方!滚!滚!滚滚滚……”正四下张望就听到前面有人叫嚷,他转目望去,有一名小乞丐在滨江阁前被小二挡到门外。

“有位大爷让我送信上去。”小乞丐说着扬扬手中的一封书信。

“给我,我给你送去。”小二皱皱眉头,退一步道。

“这可不行。那位爷让我亲手送到他手上。让开!”说着低腰从小二肋下钻过,直奔楼上。

小乞丐走过的地方,那些位食客个个掩着口鼻,一脸的厌恶地躲开。

“快拦住他!”随着小二的一声叫嚷,几名店伙计从四面围上来,要将这小乞丐抓住。后面还传来老板的声音:“小心着点,这些古董不便宜!”

却不想这小乞丐虽然长得又瘦又弱,身体却是十分的灵活,流动的纷乱人流自然给小乞丐提供了机会。只见他纵身一跳,抓住了楼梯的扶手,顺势翻到梯上。三步并两步地冲到了楼上。

“小叫花子,找死啊。给我滚下来!”小二紧追着冲到楼上。

石轩明看着这小乞丐不由想到了自己。自从自己十岁那年流落江湖,经历过这孩子的事。当下也转入酒楼,向楼上走去。

窗边迎街的桌位上,一位年约三十岁上下,面容严肃、髭须及胸的青年男子凭窗而坐。一袭青衫笼罩着他宽厚的身板,透现出七分龙虎之气。面前桌上摆放着四五样泉州本地的普通小吃。他一手执杯自斟自饮,一边望着窗外街市,显的悠然自得。

他听到楼下的声音,转过头来正盾到小乞丐来到楼上。

“等一下。请这位小朋友过来坐吧。”髭须客挥手示意小二不必管这事。

“大爷,您姓杨吗?”小乞丐冲到他身边道。

髭须客笑笑道:“不错。”

“这有一封您的信。”小乞丐将信放到桌上,用自己又黑又脏地手背揉着鼻子,眼睛却是直直地盯着那桌上的一盘盘小吃。

髭须客笑道:“小二,照着我桌上的再给我各来一份,我请这位小朋友吃个饱。”

小乞丐几时遇上过这等好事,半信半疑地问道:“大爷,您真的给我吃?”

“这点你先吃吧。坐下来慢慢吃。不够再叫好了。”

髭须客冲他笑笑,从桌上拿起信拆开了慢慢细读着。小乞丐此时早就不客气地大吃特吃起来。

石轩明在远处看着,觉着这髭须客非但英武不凡,而且又有善悲心肠,不由得生出许多好感。

小乞丐正吃着呢,就见楼梯又一阵响,有四名穿着一色衣服的少女走上楼来。前面三人年纪都当在十六七岁,面目都还算清秀,每人手中握着把又长又窄的长穗青钢宝剑。后面一人蒙着块白纱,只露出上半部脸。但就是这半边脸,就看出得这姑娘必须是个美人胚子,相貌应该远在那三名少女之上。四人穿得都是川中的锦缎。江湖中人一看就知道必定是青城派的。

四个少女在楼梯口观望许久,才找了一处安静的角落坐下。小二还没上见问要点些什么就听到内里包间中传出一个难听的声音。“是青城派的小丫头片子到了吗?”

三名没有蒙面的少女立刻脸上露出怒色。要知道青城派是中原正道五大派之一,声势比之少林相差也是无几。

“老三,不要乱说话。这青城派莫怨、莫怒两个老牛鼻子可是有点手段的。”

“二哥,你担心什么?如果是放在川中,老子还怕她们几分。可这里是泉州,又不是她们川中。”

“谁在那里放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