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他的话音一落,一众人等便纷纷拍案叫绝,皆言这是个好的理由。如此建议,正合圣上心意。

“这倒可以考虑!陛下打算对突厥用兵一事我也听说了。如果调宇明回来,再封他个大点的官职,倒也不算辱没了他!”裴矩微微点头,但旋即便有些发愁道:“不过,派何人去接替宇明倒是有些麻烦,此人如果威望低了,恐怕镇不住辽东的官兵,如果威望很高,则在朝中职位也必然不低,人家未必肯去辽东那种苦寒之地就职了。”

裴蕴这时却眼珠一转,面露喜色道:“大哥,我倒想起一人,可接替宇明去辽东任职!此人曾在平灭元氏和独孤氏叛乱期间,与我面谈多次,并向我们裴氏表达了相投之心。且此人在军中亦是资历较深之辈,官场经验丰富,应能镇住场面!”

“哦?蕴弟快快道来,此人是谁?”裴矩饶有兴趣地问道。

裴蕴忙道:“此人便是右武卫大将军,江南招讨使陈棱。他在去岁征讨江淮乱匪杜伏威时,因连败场,军兵伤亡惨重,丢失多座城池,差点被陛下斩。幸好他出身江南,算是非关陇门阀中的威望较高的军队将领。陛下出于平衡军中势力的考虑,才没有处斩他。但陈棱也从此失去了带兵打仗的机会,一直被冷落在兵部。他不甘就此闲置下去,故一直想投向父亲,想能东山再起。”

“嗯!那蕴弟你就联络一下他吧,让他作好去辽东赴任的准备,为兄明日一早就向陛下上奏此事,提议由他担任辽东留守。”裴矩点了点头道。

……

第二天一大早,裴矩早早来到了皇宫的和殿,等候早朝。

待杨广进入大殿,群臣跪下磕头,呼万岁之后,岳曾省便扯着公鸡般的嗓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慢!臣有事启奏!”裴矩连忙出列说道。

“裴爱卿有何事啊?”杨广眯着眼睛问道。他昨晚和杨洛琪就朝中各派势力消长讨论了很久,在女儿杨洛琪看来,现在关陇门阀已经大大削弱了,而山东士族的势力增长很快,如果不加以抑制的话,这山东士族恐怕要成第二个关陇门阀了。

而且,以前杨广之所以放心山东士族,是因为山东士族中无人掌握军权。可如今山东士族中的第一大族裴家,已经涌现出了裴仁基和裴行俨父两位名将,同时又得到了北平罗艺的支持,如果再让他们这样实力膨胀下去,必成又一个心腹大患。

裴矩却是对杨广的心思变化浑然不觉,他随即便向杨广诉说了自己的一番分析,认为如今辽东既然已经平定,就应该实行郡县制,纳入朝廷统一管理,不应该长由宇明驻守辽东。

眼下吐谷浑、高丽皆已击溃,新罗和济及辽东草原各部又构不成对隋朝的威胁(他还不知道辽东北部草原各部和新罗、济皆已被灭),不如另选信得过的将领去接替辽东留守职务,并在辽东设置郡县,将其纳入地方编制,则大隋又可多得一处类似吐谷浑的领地。

然后他便推荐了陈棱,称其虽然打仗不行,但对朝廷毕竟一直忠心耿耿,且不是关陇门阀,出身江南世家,在军中资历深,官场经验亦很丰富,去辽东任留守绰绰有余,可容其戴罪立功。至于宇明,由于其曾出使突厥,对该部情况非常熟悉。又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可将他调回东都,筹备对突厥的作战。

杨广一听,也觉甚有道理,他骨里就对宇阀信不过,只不过见宇化及和宇明这两年来也还算老实,并未露出反叛之意,尤其是宇明,反而为他屡立大功,所以才略微放心。

但他也认为,时间一长,就算宇明本人没有贰心,但在部属和家族长辈的鼓动之下,也不免有成为第二个杨玄感的可能。眼下听裴矩一说,顿觉如此安排方更妥当一些。

宇化及在旁边听见,顿时有些急了,之前他和长孙无忌都收到了宇明派人传来的密信,要他们尽力阻止杨广对付辽东。其中就谈到了杨广有可能把他调走。

而宇明不但是他的儿,还是他准备造反时的重要一环。按他的布置,他在江南起事之后,宇明再在辽东起兵,父两人南北呼应,夹攻中原。如果宇明被调回东都,那便意味着他之前在辽东的努力就会化为泡影。如此一来,将来争夺天下之时,宇阀便失了先机。

只不过,他身为宇明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是很方便出面为自己儿说话。于是,宇化及连忙向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为宇明辩解一番。

长孙无忌会意,忙出列说道:“裴相国,您的分析倒是有些道理。只不过,宇将军才刚刚平定高丽,辽东北部的大草原上,还有契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