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部分 (第2/4页)

掉的年轻人——或者说他已经不年轻了,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一双眼睛充满对世俗的痛恨和一丝灵性,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阴郁的棱角分明的面孔,不错,就是他,约翰尼德普,前世那个风光无限喜欢走麻雀步的“加勒比海盗”!

上帝对自己简直太好了,竟然买一送一,将未来叱咤风云的演技派明星约翰尼德普送到了自己面前。

要知道蒂姆伯顿和约翰尼德普可是好莱坞公认的“黄金搭档”,就像香港的杜琪峰喜欢任达华一样,唯有伯顿才能将德普的演艺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两人一起合作的大电影就有六部,例如《剪刀手爱德华》,《理发师陶德》,这些都是好莱坞电影中的精品,并且摘下许多大奖,如今两人同时出现在荣少亨面前,怎么能让他不惊喜?只是荣少亨不知道,为何德普会和伯顿会在一起?难道上帝真的开眼了?!

实际上约翰尼德普和伯顿的认识纯属巧合。

话说作为好莱坞千万演员中不出名的一人,约翰尼德普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烈的表演欲望。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喜欢在小朋友们的面前表演滑稽剧,只可惜在他该死的学校里,学生分成三等:有钱孩子、聪明孩子和乡下孩子,德普的出现突然开辟了第四等——怪孩子,所以从来没有一个女孩正眼瞧过他,认为他的举止行为像是神经病。

德普的爷爷在德普7岁那年因病去世,在德普的记忆里那是他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件大事,真正的亲人就这样永远消失了,他不知道除了哭还能做什么。之后的日子不仅对约翰尼个人还是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场慢性阵痛。小德普要跟着全家人辗转各地。对德普而言,最愤懑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每次搬家时,他的玩具总被老妈扔进垃圾桶;二是每次刚和邻家的小孩混个脸熟就要说拜拜。短短四年内,德普搬了30多次家,到后来,德普干脆足不出户等收拾行李,成了名副其实的“暴走”一族。

直到德普12岁时全家才安顿下来。在念初中的日子里,德普报名加入了校足球队,超烂球技常常激起全场嘘声,爱面子的德普最终称病退出,并对朋友抱怨道:“要不是为了取悦老爸,我死也不会在场上跑到两眼发黑。”在班上,德普的成绩也不出众,却非常喜欢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吹毛求疵,气的班主任当中发彪:“你的脑子里灌满了下水道里的东西!”

正是在这样怪异的环境中,约翰尼德普12岁学会了抽烟,13岁就不再是处男,14岁品尝了**的滋味,15岁纹身,16岁敢在超市里顺手牵羊……这时的德普已经把翘课当作家常便饭,与同班同学也日渐疏远——别人唾沫横飞的谈论《星球大战》,他却冷嘲热讽:“傻到冒泡的《星球大战》还不如肥皂剧带劲呢!”别人在橄榄球场上挥汗如雨,他却窝在房间里披头散发的弹《爱的罗曼斯》……不过,也有少数狂热分子成了德普的忠实拥趸,几个人成天一袭颓废装扮,梳着《油脂》的发型,在学校里招摇过市。

但你能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坏种吗?——不!至少他还有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摇滚巨星。只可惜他成立的一支乐队很快就解散了,他又成了无业游民,有段时间依靠电话销售笔而生活。这时候的约翰尼德普结识了一名好莱坞的朋友,这位朋友觉得德普身上有一股子很阴郁的气息,而他又刚好认识恐怖片《猛鬼街》的导演,于是就推荐德普在这部戏里面饰演一个小角色。在这部戏里面德普一下子就被杀掉了,不过也算是个开始了。就这样德普进入了好莱坞的演艺圈,可惜他的性格乖张,很少有人能够适应他,觉得他的思维很难以理解,尤其那些导演们,对于这个喜欢在拍戏的时候念念叨叨,给出无数“见解”的演员烦透了。于是德普就有了个绰号叫做“八哥德普”和“神经质德普”。

在众多导演中唯一不烦他的就是蒂姆伯顿,或者说每当德普在伯顿面前念念碎的时候,伯顿就自动地发挥“自闭症”功能,将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全部过滤掉,任凭德普在自己身边说得口干舌燥高~潮迭起,他权当他~**没听见。

眼看伯顿如此“安静”地听自己倾诉心声,生性乖张的德普认为自己可算是找到了知己,于是就有空没空就往伯顿身边钻,将自己心中的烦恼郁闷烦躁不安,还有阴盛阳衰肾功能障碍等各方面的烦恼统统倒给他听。就这样,很多人经常看到被称为“八哥德普”的约翰尼嘴巴吧嗒吧嗒不停息地唠叨着,旁边安静的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伯顿则老神在在的画着画,两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很抽象的朋友关系。

接触的时间久了,伯顿对于德普也不像以前那样冰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