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 (第2/4页)

梁家辉说:“这老板的口气可真不小,一个这样的澡堂子也敢称得上什么‘天下第一汤’,我看他这是‘天下第一烫’,谁洗谁得脱层皮哩!”

荣少亨笑笑,这个澡堂子是他带人过来的,可是他没想到会这么的“破旧”,看起来打听任何事儿都靠不住啊,还需要眼见为实。于是自嘲道: “这买卖人都很鬼马,怎么能哄人上当他就怎么来,等我以后开个澡堂子也叫他个‘天下第一汤’。”

梁家辉说:“那我开的就是‘天下第二汤’。”

两人相视大笑了起来。

澡堂子的老板绝对是见过世面的人。尤其如今的大陆改革开放,人们都变得精明起来,眼看三人神色不屑,就高声说道:“看三位同志的模样就知道是从外地来的,要不然绝不会不知道我们这澡堂子的来历!”

李翰祥好奇道:“哦,有何来历,说来听听,也好让我们这些外地人长些见识。”既然被对方看穿看了身份,也不用困难地撇着普通话了。

旁边梁家辉更是好笑道:“老板,虽然我们不是本地人,可是也是读过书的,能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汤’绝不会是这样的场所,至少也应该是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吧!”

老板哈哈一笑道:“有道是泥巴坛子装香酒,我这澡堂子靠的不是这不上眼的脸面,而是上面这幅牌匾!”说完用手一指澡堂上面,“现在我就给三位说一说这牌匾的来历。洗不洗没关系,就当个故事听吧。”

荣少亨三人望着牌匾,安泽无光,其貌不扬,难道还有什么了不起的来历不成?!

李翰祥听后说:“那好,我们就洗耳恭听!”

老板见他们安静了下来,站在台阶上说:“咱这个澡堂子那可不是吹,有几百年的历史啦,你们看看这房子虽说旧八拉眼的,可它有历史。不是说这匾上的‘天下第一汤’是谁封的吗?这是咱乾隆爷封的。咱这澡堂子乾隆爷曾洗过澡,这‘天下第一汤’五个字是御笔,你看这字写得龙飞凤舞,多好!”

说到这他一把拽过李翰祥指着牌匾上的字说:“这位同志是个识文断字见过世面的人,你好好认认这字是不是乾隆的笔体?”

李翰祥笑嘻嘻地说:“是乾隆的字体。”

他这话一出口,荣少亨和梁家辉二人不由对这幅牌匾另眼相看了。

要知道李翰祥可是拍过数部乾隆题材的电影,像什么《乾隆下江南》,《乾隍下扬州》,《乾隆与三姑娘》》、《乾隆皇君臣斗智》……等等,可以说对于乾隆的认识已经达到了许多史学家都不及的地步,更何况乾隆爷的文墨笔宝,那更是一眼就能看出真假。

因此一听他说这牌匾真是乾隆的字体。心中难免大吃一惊。

那老板心中高兴,刚要开口,却听李翰祥继续道:“是乾隆的字体没错,不过这牌匾却是假的!”

众人又是一愣。

李翰祥继续说道:“乾隆善楷书、行书和行草书,早年学的是其祖父康熙。而康熙帝的字受其老师沈荃的指导,康熙曾言‘沈荃教朕字尽六十年弗衰’。沈荃的书法则师法董其昌和米芾,上溯至晋唐诸家,故乾隆帝早年之书,较多地受到董、米、钟、王的影响应该是可信的。约中年以后,乾隆帝酷爱赵孟的字。在他的影响下,清中期的书风从尚董转为崇赵。乾隆帝不仅大力提倡群臣学赵书,而且自己也临仿不息,力求肖似。

从乾隆帝中后期传世之作来看,他的书法确实有赵字的秀媚之体、流润之笔和飘逸之韵,正如书法评论家马宗霍《岳楼笔谈》所说:‘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但马宗霍只说对了一半,乾隆之书除有较多的赵书遗风外,还有董书秀润、率真的特色。但也应看到,乾隆之书实有不足之处,千字一律,缺少变化,乃乾隆之书最大的弱点。但由于“字画以人贵”,乾隆之书才会如此珍惜。“

李翰祥的侃侃而谈把大家都给侃晕了,尤其荣少亨此时对于李翰祥的博学广闻那更是佩服之至。

李翰祥说完眼睛笑看澡堂老板道:“你看我说的可对?”

那个店老板更是不可思议地看着李翰祥,半晌才道:“真是神了啊,这位同志你……太有才了!不错,我这牌匾是临摹乾隆爷的字体,不过我并不是有心欺骗三位同志,我们这里确实曾有这么一副牌匾,只是在搞运动的时候被红卫兵除四害给毁掉了!”

了解到了内情,李翰祥等人不再言语,毕竟他们是在洗澡的,不是来砸场子的。

进入浴区,荣少亨才知道什么叫老北京的“澡堂子文化”。沐浴处系一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