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部分 (第2/4页)

故事》,汉克斯已经问鼎过奥斯卡,而且他也是好莱坞好男人的典型代表,没有绯闻,家庭和睦,乐善好施。不管他被那年的奥斯卡提名,他都会是最最热门的候选人。而后者却初出茅庐,影响不大。

第二:奥斯卡比较偏向于弱智人士(扮演残疾人是演技的大考验),对现实主义题材往往重视不够。《飞越疯人院》、《雨人》等等都是此类型影片,也都获得大奖,美国人也常说,只要是跟傻子有关,就容易获得奥斯卡。而好莱坞对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重视不够,特别是那些揭露美国社会黑暗面的影片几乎是绝少得奖,而《阿甘》则是把美国当代很多的重要事件都贯穿起来,并以一种很幽默的语气调侃了一把,由此可见,《阿甘》获胜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想到这里,荣少亨不禁心生担忧,难道这一次《肖申克的救赎》会再次败给《阿甘正传》?历史能不能因为自己的介入而改写?

这丝担忧逐渐变得强烈起来,让荣少亨有一种失控窒息的感觉,不过马上当荣少亨的目光触及盛田昭夫那挑衅的眼神时,逐渐消沉的战意却被激发出来。

去他妈的的荣少亨心中狠狠骂道,不管历史怎样,这一次自己一定要全力而为。因为在荣少亨自己看来,前世落败的《肖申克的救赎》远比《阿甘正传》要来的深刻也更有回味的余地。正如《肖申克的救赎》所表达的那样: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我们常常能从年长的人口中听到人啊最好不要和命运抗争,什么是命运?那种努力是对生命的抗争?谁都又说不清楚。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也许恰恰就是命运的一部分。因此荣少亨决定了,让自己变身成为现实中的“安迪”,与前世历史来一次赌博,输赢无所谓,最重要的老子努力过

“恭喜你,恭喜盛田昭夫先生你下定主意要在电影方面大展拳脚,我很期待与你的对决”荣少亨笑着说道,然后又对巴里迪勒说道,“也恭喜你们哥伦比亚开拍《阿甘正传》这样的大电影,不过更加恭喜的是你跳槽成功,在这里,我代默克多先生问候你”

巴里迪勒脸色有些难堪,毕竟从福克斯跳槽到哥伦比亚不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何况在福克斯的时候,大老板默克多对他是那么的好。

“荣先生,我希望你能够明白,人各有志;更何况我离开福克斯是经过默克多先生同意的。我是职业经理人,帮助人发展电影业务是我的职责,谁能给与我好的平台,我就会为谁工作,希望你能够理解”

“你不需要跟我做这些解释的,不是吗,亲爱的迪勒先生?”荣少亨笑望着他。“我无权过问你的选择,也无权对你评价什么,不过从一个电影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机会也好,平台也罢,都不能抹杀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与感情……因为这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巴里迪勒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本来他就不属于那种忘恩负义的人,对于默克多先生的信任,他一直都怀着感激之情的。至于这次的出走,从很大的意义上来讲,完全是因为眼前站着的荣少亨。

本来作为好莱坞电影界天之骄子的巴里迪勒,一直以来都与迪士尼的老友艾斯纳齐名,在他的操纵下,原本经营报业起家的默克多很快就将福克斯影业公司打理的有声有色,甚至压在迪士尼还有派拉蒙的头上。凡是有人提起福克斯,无不知道幕后最大的功臣就是他巴里迪勒。在五彩的灯光下,在无数的赞扬下,巴里迪勒感觉自己找到了人生最大的价值。可就在他风光无限的时候,荣少亨这匹来自东方的黑马却突然杀了出来,不但抢走了属于他的荣誉,还抢走了属于他的锋芒。这种感觉有些类似于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周瑜遇到诸葛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让巴里迪勒内心苦闷之极。做了一阵子的“闷骚男”(闷里发牢骚的男人)之后,巴里迪勒开始不自觉地给荣少亨使绊子。一开始默克多还像以前一样听从他的建议,可是随着默克多与荣少亨两人之间感情的加深,逐渐地,默克多开始排斥巴里迪勒这种不怎么正大光明的举动。

隔阂产生了。

巴里迪勒对于默克多的不理解感到很郁闷,每当他看到默克多与荣少亨有说有笑的时候,内心对于荣少亨的嫉妒就更加的深刻。不过巴里迪勒很善于伪装,他表面的思维有礼以及绅士风度让荣少亨丝毫没有察觉他的变化,直到《星河舰队》上映时,巴里迪勒开始和科克里安于克林顿等人走近,荣少亨才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过当时荣少亨还以为这是默克多授意的,而不知道是巴里迪勒跳槽的前兆。只可惜那米高梅生不逢时,一记倒打一耙被荣少亨给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