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部分 (第1/4页)

内树断土裂,人仰马翻,混乱不已,死伤不计其数。

曹仁见状,神色一紧,速与司马昭谓道。

“贼子伏兵已现,正是混乱,何不此时大举进攻!?”

司马昭听了,却是从容笃定,又是摇首说道。

“大将军不必过急。关后贼军虽乱,但关内定还埋伏不少兵马,正待厮杀,怒气正盛。若我军贸然而进,恐难占据上风。”

“竟如此,老夫这就立即遣人回营,召集大军,一举攻克这虎牢关。”

“大军召集,需不少时间,只恐待我军杀去,贼子早已稳住乱势,据关而守,我军虽众,一时间亦难将其攻克。”

司马昭面色沉着不慌不忙地说道。曹仁听了,脸色连变,见司马昭条理清晰,占据如此大好时势,尚能保持本心,分析利害,诧异不已。曹仁脸色一沉,遂便又问道。

“那依子上之见,此下当如何行事?”

“贼子之势不堪我军之众,且其轰雷炮尽为废器,此下唯有据守关口,以为屏障,方能抵挡我军。竟如此,我等何不先以霹雳车毁其屏障,待时机一到,倾势而举。待那时,贼子失之屏障,军心大乱,士气低迷,如何能抵挡我军百万之众!?”

司马昭眼光烁烁,字字铮铮有力,凝声说道。一旁的姜维、郝昭听得连连颔首,随之附和。曹仁闻言,心头一震,手扶白须,纵声笑道。

“哈哈哈哈!!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前江后浪推前浪!!子上才智之高,老夫不如也。论行兵布阵,冲锋陷阵。老夫已老,亦不如伯约、伯道耳。日后大魏有你等三人为国之庭柱,必能震慑天下群贼,昌盛不衰!!”

司马昭、姜维、郝昭三人一听,连忙拱手而拜,口中连道谬赞,愧不敢当。曹仁甚喜,一摆手,与三人吩咐,阵前要事便尽将交与三人。三人诺诺受命。曹仁遂勒马而回,赶回后方连营。待曹仁赶回营内,便有一虎卫将士来告,魏帝召见。曹仁微微颔首,跃身下马,便望曹操所在的虎帐赶去。须臾,曹仁入帐,只见曹操卧于榻上,丞相贾诩在旁侍奉。曹操面色苍白,消瘦了许多,不过那双如能吞天的细目,仍似炯炯有神,发着阵阵迫人的寒光。。自从那日曹操在阵前,头疾忽犯,病情似有加重,一直卧病于榻上。曹仁见曹操这般样子,如有揪心之痛,连忙跪地问安。曹操哈哈一笑,摆了摆手,教曹仁起身,然后笑道。

“朕竟奉天命,位登大宝,尚未一统江山,阎罗王岂敢取朕之性命?子孝不必多虑。此下阵前战况若何,西唐贼子可有动静?”

曹操开了一个玩笑,他东征西讨数十年载,可谓是兵戎一生,早将生死看透,此下唯一所求,就是能将乱势终结,克成天下一统之大业。曹仁神色一紧,他一生如追随如此枭雄帝君,已无憾也,此下连忙抖数精神,一一细报。曹操听了,苍白脸上的笑容更胜,与身旁的贾诩笑道。

“这司马子上,果非寻常之辈,更深通周易六十四卦,比之其父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看来曹操对司马昭的评价亦是极高,而素来谨慎的贾诩听了,竟也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曹操眼中忽射出两道寒光,贾诩领悟,即附耳去听。曹操在贾诩耳边喃喃细语,贾诩听罢,心中谨记,便是答道。

“陛下勿虑。老臣自会安排。”

“好。文和办事,朕素来放心。”

曹操笑了笑,笑容却带着几分令人不寒而栗的味道。曹仁似乎大概猜到曹操的吩咐,心中默默一叹,沉吟一阵,然后又是问道。

“不知陛下,对于那司马子上之见,觉得若何?”

“嗯。子上所见甚合朕之心意。你且传令诸军,各做准备,待时机一到,倾势而举。西唐贼子兵力十有七、八皆于此处与朕相抗。若能将此处贼军击败,西唐不足为患也,待那时大局已定,天下迟早尽归于大魏也!”

曹操细目威光凛凛,霎时间如迸发出骇人的气势。曹仁精神一震,慨然称偌,便转身退去。曹仁离开后,曹操望向贾诩,意味深长地叹声而道。

“可惜呐。朕恐怕不能看到天下一统的那日了。”

贾诩唯恐,连忙跪伏而拜,急急说道。

“陛下勿要多心,且保养尊体。天下黎民百姓,皆在盼望他日,能瞻仰陛下一统天下的荣光。”

贾诩说着,不禁老目含泪,素来为人冷漠,处事严厉,近乎无情的贾诩,此下竟是真情流露,几乎痛哭泪下。曹操淡然一笑,与贾诩默默说道。

“呵呵。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