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2/4页)

梁兄受点委屈当大唐钱庄总掌柜。”

梁兴财听了连忙推辞,“李将军实在太抬举梁某了。若是只负责一道的生意梁某自信能够胜任,可若当总掌柜,梁某实在力不从心啊。”

李潜笑道:“梁兄何必自谦?梁兄之才在下早已清楚,朔方乃偏远苦寒之地,土地贫瘠物产稀缺,若非梁兄殚精竭虑经营盛元商号维系开销,梁师都岂能支撑这么久?若梁兄都觉得力不从心,那天下还有谁能胜任大唐钱庄总掌柜?”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梁某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不说别人,令夫人就令梁某甘拜下风。”

“呵呵,”李潜有些不好意思,“贱内现在只想相夫教子,早已不问商号事务了。再者,小弟也得考虑避嫌不是。”

“李将军果然谨慎。承蒙李将军看得起梁某,梁某若再推辞就是不识抬举了。”

李潜赶紧道:“那咱们就说定了。等时机成熟小弟就来请梁兄。”

离开梁洛仁府上后李潜浑身舒畅好似吃了人参果一般,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不熨帖。这次出征他不仅得了个首功,还促成了四海商号与盛元商号的合作,为四海商号在江北找了一块地盘,让四海在江北能站稳脚跟。只要经营得当定然能财源不滚滚来。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个经验丰富助手。他相信有梁兴财相助,自己做起事来肯定能事半功倍。

几天后柴绍的表章和梁洛仁的上表一前一后送呈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看完到交给房玄龄、杜如晦、杜淹、李靖一一传阅商议封赏事宜。经过君臣商议,最后李世民下旨,梁洛仁降唐有功,封右骁卫将军。柴绍征讨有功晋为左卫大将军(注*),薛万钧累功晋为左屯卫将军,薛万彻累功为右屯卫大将军。晋李潜为武威伯,忠武将军(武散官),迁左卫中郎将。晋牛弼为勇武子,忠武将军,迁左卫中郎将。

虽然十六卫(其实在贞观年间应该称其为十六府,不过因为十六卫的名称变化过多次所以用最常用的来称呼)各设大将军而且都是正三品(上将军一职从二品,不过始设于中唐,现在这个职务还没出现),但这些各卫的大将军并非平级。因为十六卫也有高低之分。其中最高的为左卫,其次为右卫。按照史料记载,左右卫的职责是“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也就是说左右卫是十二卫的领导,其中左卫大将军是正职,右卫大将军是副职。之所以说是十二卫而不是十六卫,是因为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虽然没有左右卫的地位高,但却是皇帝的直属部队。所以柴绍由右卫大将军迁左卫大将军是提拔重用。

当然柴绍也没办法再封赏了。国公本身就已从一品的官职,再往上就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这些官了。这些官让柴绍当他都不会当。除非他想找死。事实上贞观年间担任过这些官职的人除了房玄龄其他人,如裴寂、长孙无忌、李恪、李元景等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而且他的食邑为一千二百户,在整个大唐都属于前十名以内。再封赏只怕会成为众矢之的。

另外,皇帝的直属部队除了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以外,还有北衙禁军(就是镇守玄武门的那支军队)。因为调动十六卫的军队得需要政事堂议定才行,皇帝的权利受到了限制,加上后期均田制被破坏,掌管十六卫的南衙风光不再。北衙却日趋重要。有唐以来,几乎所有的宫廷政变都与北衙禁军有关。当然,这是后话。

'奉献'

第一五七章不速之客

贞观二年九月中柴绍班师回朝。梁洛仁一家也随大军一起来长安。梁洛仁和梁兴财交给李潜的子女李潜已经安排他们先行到达长安,与梁洛仁和梁兴财团聚。

十月中旬,各地驿站的驿丞陆续传来消息,称他们已熟悉了驿站的事务。李潜认为时机成熟便上奏李世民,请以驿丞取代各地驿将。李世民同意,下旨各地州县城外驿站取消驿将,以驿丞全权负责驿传事务。旨意传下,除了少数驿将不服,纠集仆役无赖聚众闹事却被早有准备驿丞和州县府衙派人缉拿外,其他驿将皆黯然回家。到十一月底,大唐境内的所有驿站全都控制在朝廷手中。

有了这个前提李潜准备趁势推出民邮和客舍对百姓开放事宜。不过这两件事须得召集商号来参与经营。李潜已将四海商号和盛元商号划入内定范围,准备让他们负责关内道、江南道的民邮和客舍经营事务。剩下的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等八道交给哪个商号来经营现在还没有头绪。

正巧十一月底,梁兴财从朔方回来。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