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2/4页)

杜老七见状也不好说什么。

烧起炕,房间里渐渐暖和起来,李潜让小男孩自己想吃什么就随便吃。小男孩起初有些拘谨,不过片刻之后就放开了,自顾自吃起来。杜老七几杯热酒下肚谈性大发,再加上李潜刻意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快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小男孩很快吃饱,礼貌地告辞到屋里休息。

小男孩走后李潜与杜老七推杯换盏,杜老七来者不拒。很快杜老七便有了七八分醉意。李潜见时机已差不多便道:“杜先生,不是李某多嘴。李某看你孙子写的字,间架结构工整细致,谋篇布局不拘小节,隐隐有大家风范,若非名师指点断断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这其中究竟有何缘故还请杜先生指教。”

杜老七沉yín了片刻,道:“李公子看来也是懂书艺的高手,想来应该知道若儿所写的源自何处。”

李潜点点头,“若是李某没有看走眼的话,令孙写的应该源自王右军的兰亭序。”

杜老七点头道:“公子眼里果然出众。若儿所书正是王右军的兰亭序。”

李潜道:“当今圣上钟爱王右军的书法,大凡王氏父子的传世书帖圣上皆重金求之。别人的李某不敢说,只要是王右军的书帖真迹,流落在外的实属凤máo麟角。李某刚才看若儿所写的字迹应是临摹自王右军真迹,杜老丈,不知李某所言对否?”

杜老七点点头道:“公子所言不差。若儿所临之贴的确时王右军的亲笔。”

李潜立刻面lù惊讶之sè,道:“据李某所知陛下钟爱王右军的书法,大凡有人进贡王右军虽说未必能博得一声富贵,但博个一生衣食无忧应该不难,杜老丈为何不讲书帖进献给陛下,何况穷困肃州?”

杜老七听了将酒杯重重顿到几案上,怒道:“莫非你以为杜某乃是见利忘义之徒不成?”

李潜立刻惶恐,道:“老先生何出此言?在下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杜老七听了到:“我且问你,王右军已过世百年,其书法已昭然于世,后世如何知其真迹为真迹?”

杜老七说的这事倒是一件非常尖锐的事。王羲之死了一百多年,他的书法流传于世的多的是,不知有多少人模仿过他,也不知有多少人的书法能达到以假luàn真的地步。以后的人又怎样来分辨某件作品是王羲之的真迹?仅凭某些专家的证明吗(专家的话还真不可信。别的不说,前一段时间据说是徐悲鸿亲笔所画的他的原配夫人的作品拍出了7000万的天价,后来被证实是赝品。但是这幅作品却有他儿子的亲笔证明,不能不让人叹一声荒唐)?

既然某些专家的证明不可信,那什么才是可信的?

二七零章 小人物的复仇(一)

二七零章小人物的复仇(一)

按照贞观律,孤证不立。也就是说,如果仅有一个人证明李潜是李潜,那么就无法证明李潜真的是李潜。只有至少有两个人或证据同时证明李潜是李潜时,李潜才是李潜。虽然这话说的拗口但却是事实。打个比方说,如果王羲之穿越到了现代,他写了一幅兰亭序,无论他写的多么美(原谅我用这个词来形容,事实上兰亭序的真迹真的无法用任何语言中任何表示由衷赞叹的词语来形容),也不能证明他就是王羲之,因为流传于世的兰亭序全tm是赝品!只有两个以上具有权威性的专家来证实,那个相貌猥琐,嗜酒如命,看到女人就两眼放光,却从来不用正眼看男人的家伙就是王羲之时,他才是王羲之。不过考虑到现代人的接受能力,即便真的有两个人证明他是王羲之,只怕连那两个证明的人也会被人当成疯子,所以任何证明都无效。穿越过来的王羲之依然是tm骗子。

不过,在唐初王羲之的真迹还是很多的,而且因为那时大家都用máo笔写字,所以专家也是真正的专家(为啥这么别扭呢?因为现在许多专家全都是砖家),公信力还是比较高的。因此想用赝品来冒充王羲之的真迹其实非常的困难。

所以此时的李潜也没有后世那种怕被专家欺骗的顾虑,道:“王右军流传于世的真迹不在少数,只需稍加对比便可分别出真假。老丈若有王右军的真迹,为何不公诸于众?”

杜老七道:“你说的不错,王右军的真迹流传于世的不在少数,是真是假拿出来比对自然就能分辨出真假来。但是,公子是否能够保证你任何时候所书字迹都完全一样?”

李潜摇头道:“那怎么可能?书法与心情有关,如果心情不悦如何能写出赏心悦目的书帖来?”

杜老七点点头道:“公子说的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